晚上离开公司,乘电梯下楼的时候就在想一个问题:
如果此时电梯发生故障,加速加坠,人如果往上跳会怎样?
尽管日常的经验和为数不多的物理知识告诉我,这是一件然并卵的事情,人该挂还得挂。
然而,Why?
为什么会是然并卵?
在这篇文章中,我不对此做出解释。但我可以说的是,解释是存在的。
诸如此类,我还有过不少奇怪的疑问,比如:
手机的纯白和纯黑壁纸,哪个更省电一些?
普通人如何把适量的雪从北方较完整地带到南方?
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自行车带车铃?
如何在你一身酒气的时候,向陌生人解释你并未喝醉?
人为什么只有两种性别?
可以按照光的亮度给其分级吗?
……
这些问题看起来很无聊,但送在寻找答案和得到回应时真的很开心。
果壳网有个叫做「死理性派」的小组,现在已有80多万成员加入。
这个小组有个挺酷的宣言:
身为死理性派,我们并不是为了理性而死,而是为了理性而生的。
在这里,经常会有人讨论一些很莫名其妙、无厘头甚至很闲的问题,也只有在这里,人们才会如此认真严肃地呵护着那珍贵的好奇心。
我一直很注重保护自己的好奇心,并将其视为生命中最不可失去的几种东西之一。在我看来,好奇心才是人类探索、发现、创造的最深层次的精神源泉。人常说,恐惧源于未知,那么好奇心则是克服未知与恐惧最锋利的武器。
可怜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渐渐都失去了好奇心。
可以很明显地认识到小孩子们往往比大人更喜欢问「为什么」,而真正有学识的大科学家在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也是天真若稚童。
你会发现,当一个人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时,他的眼睛会特别亮。套用一句蛮文艺的话,整个人都是在发光的。
说到这里,顺便再提一下「反智主义」。中国是个很奇怪的国都,「反智主义」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人对西医嗤之以鼻偏又将中医视若圭臬,有人藐视科学权威偏又对玄学道术顶礼膜拜。
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以无知为荣、以死理性派为耻的反智主义。
关于反智主义,这里分享一篇很棒的文章:《周泽雄:反智的传统和现实》
果壳的死理性派主题站有句话说得蛮好:
从今天起,做个理性的人,读书、思考、挑战上帝。关心逻辑和智力,追寻思维的乐趣。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做一个这样的死理性派也挺好。当你保持好奇的时候,你的周围渐渐也会聚集一群可爱的好奇者,Quora、知乎、果壳,归根结底都是满足了人类更深层次的刚需:好奇。
下午的时候,和松林在讨论一个问题:
为什么许多手机应用,Tab Bar 最后一个按钮是「我」或「我的」,而不是「你」或「你的」?
这个问题初以为应该是约定俗成的一个规范,但万事总有源头,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但感觉应该可以追溯到PC时代。
问朋友,回了我四个字:「我的电脑」,顿时感到卧槽,好有意思。
不过吧,「我的电脑」是Windows 95到Windows XP之间的说法,从Winodws Vista到Windows 8则更名为计算机,这两年从Windows 8.1开始,「计算机」又更名为「这台电脑」。
不晓得 Windows10 系统之后会不会又变成「那台电脑」。
话又说回来,关于「我」和「我的」,追溯源头应该是心理上的东西,怪不得有句话叫做产品经理应该像上帝那样了解人性。
真尼玛炫酷。
感觉触摸到了世界的真相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