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第39天《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

摘录:

案例61 我被学生“开除”了!

1.当学校里其他班主任都在为自己的班级忙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的时候,我却因为被学生“开除”的缘故而显得格外清闲。

2.我喜欢这样被学生“开除”!要说我管理班级有什么秘籍,我想不外乎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我只不过给了他们一份信任,一个舞台,必要的时候拉他们一把,扶他们一下。因为,雄鹰,终究属于蓝天!如果你也是班主任,希望你也和我一样经常被学生“开除”!

高科技含量的工作

3.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班主任,而不是“班官”“班妈”“帮主”“班奴”“警察”“监工”“救火队员”……

4.这才是真正的“负责任”——担负起培养学生独立性的责任。

5.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节约精力才能把钢使在刀刃上。

6.那些事必躬亲,每天忙得要死,因而怨气冲天的“班妈”们,至少有两个问题:第一,不相信学生;第二,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做不了高科技含量的谋划,只好忙忙叨叨多干点具体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满身“匠气”,而非“帅才”。

7.班主任理应是“帅才”。放手让学生“自治”,这才是教育管理的正确方向,也是校长、教师脱离苦海的“方舟”。

8.这种“自治”要考虑到学生年龄不同、素质不同,人文环境不同,班风不同,小干部水准不同,教师素养不同等因素。

9.松一条绳索,教师得一份自由,学生得一次锻炼。

案例62 一次“集体会诊”

慎用集体舆论压力

10.我感觉这个案例的情况大体是:小干部工作业绩不佳,教师通过个别工作不能解决问题,于是调动全班的舆论,一打一拉,终于使这个孩子的工作有了改观。

11.所谓“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愚以为主要是通过集体环境和集体氛围影响学生。教师应把集体看成一种人文环境,而不是看成一个可以拿来使用的工具。

案例63 如此“安全教育”

12.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常规教学工作中落实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13.学校是育人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性格和学生的将来。校园文化以学校为载体,指引着学生的成长。若校园文化只停留在“保护学生自身”阶段,而忽略了德育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势必得不偿失。

14.要同时进行两种教育:一种是“不要轻易单独接触陌生人”,另一种是“如果确实需要和陌生人接触,如何防范危险”。这才是比较完整的安全教育。

15.说零风险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教育应该对风险划等级,有些等级的风险应该国家承担,而不是教师、学校。

案例64 女老师对领导大吼

16.教师与领导历来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当领导与教师发生矛盾的时候,你不要天真地指望教师能站在领导这一边。

为什么会对立?

17.用强调对方态度不好来回避人家提出的具体问题,是中国人的绝招。

18.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透明化,透明了就好解决了。

19.从头到尾,我们没有看到这位领导有一点反思自我的意思,他完全没有能力做换位思考,而且一开始就拒绝讨论女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一直坚持到最后。

20.如果作为领导永远用这种官僚主义的态度对待群众,群众确实永远不会站在领导这一边。

第四部分 师生关系问题

21.一般说来,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方,所以师生间一旦出现矛盾,教师还是多自我反思为好。但这不等于说学生是上帝,学生永远是对的。我主张谁的问题就是谁的问题,实事求是。

案例65 你会喜欢每一位学生吗?

22.你会喜欢每一位学生吗?”对此,网友们回答如下:1)我不一定对每位学生都喜欢,但我一定对每位学生都平等。(大本本)2)其实大家认真地去观察的话,每个同学都有他的可爱之处,不要只盯着他们的缺点,慢慢地你就会喜欢每一个学生!(金耳东)3)品行好的学生我一定喜欢,不一定成绩好!(吾爱吾笛)4)偶也是的!品行差的学生,真头痛!! !(法子)5)对学生的态度只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即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家长,你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试着和每位学生沟通,试着去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你会发现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挺棒的。(K12教育教学论坛)

区分职业的爱与私人的爱

23.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我早就说过,我要是学生,对教师是否爱我,不会太在意,但我希望他们都尊重我。

案例66 我的一个梦想

知心朋友可遇不可求

24.朋友有很多类型、很多层次。我们通常都是和某类朋友谈某一类话题,跟另一类朋友谈别的话题;跟有些朋友谈得深,而跟另一些朋友谈得浅。这不是虚伪,而是人之常态。

25.我可能对你评价非常高,但未必愿做你的知心朋友;我可能对某人评价并不高,但我有心里话会对他说。

26.我们尊重学生,尽量理解他们(完全理解是不可能的,而且理解得过分,也是一种侵犯),努力爱他们,这就够了。至于他们把我们看成是恩师,还是知心朋友,还是普通朋友,还是熟人,甚至是路人,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案例67 迟到与爱心教育

27.凡属习惯,都是很难改变的,这也就是学校里行为习惯型“问题生”最让教师头疼的原因。

28.片面地、过分地把教师的成绩都算在“爱”的账上,会给很多教师造成情感压力——多少爱的存量也是不够用的,需要爱的学生太多了。爱是没边的,而任何人的情感都是有限的,他还要分出很多情感去爱配偶、爱孩子、爱国家、爱民族等等,再说他脑袋里也不能光装感情,他还要思考。

29.夸张式的爱的宣扬实际上是在用爱吓唬老师,这种爱可望而不可即,反而减少了他们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