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

齐帆齐微课

“初一初二拜户族,初三初四拜舅舅,初五初六拜朋友,初七初八拜姑妈……”小时候唱这首童谣时,一直搞不清这春节拜年,为什么拜姑妈要排在拜朋友之后?

长大了才知道,这里的朋友是指能替自己生和死,是除了父母舅舅之外的,比有血缘关系的亲戚还亲近的人。

事实上,这样的朋友很难得,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得到。

当然,这只是童谣。实际上这种拜年的排位,早就不再刻板,而是随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了。

不过,大年初一,我们一般都会按古训去塆里给族人拜年,从自己最亲的族人开始,然后辐射到整个村子。

当然,看不顺眼或者和自己家不待见的,也可忽略不计。

从前在国内,大年初一我们一家四口从镇上回来,我只拜沿途路过的族人,而回到公婆家之后,我也只会去给文的大伯和三叔拜年,其他不怎么亲近的人,就由文自己去拜。

三叔是个比较会来事儿的,一般会留我们在他家中午饭。为了不让他说我不给他面子,所以尽管我心思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会顾全大局,耐心留下来。

关于初二拜年,如果姐夫和姐姐确定会去我爸爸妈妈那儿,我们一家也会去。

如果家族头一年有亲人去世的话,初二或初三因要烧新香,这个倒不需要相约,到时所有亲戚会一起来。

文的二舅活着时,如果我们初二或初三去了爸爸妈妈家拜年之后,才会去给二舅拜年。这样看来,舅舅家排在了后面,好像也没什么不妥。

因为没有过重的朋友,初五开始,大家便商量去给各家已出嫁的女儿拜年。往往一天要去很多家,不过,要去哪家时都会提前派人或打电话通知。

这样,早上在哪家吃早饭,中途在哪家过中,午饭和晚饭又在谁家吃,都会提前安排好。

所以,这么一天下来,最少会走三至四家亲戚。

结婚头几年,我除了去文的姐姐和妹妹家吃过饭之外,那些堂姐堂妹家我一直都没有去。

可能因为我和文都有兄弟姐妹五人,亲戚已经足够多,所以我并不愿意去那些堂姐堂妹家。而她们,似乎也只和自家兄弟姐妹亲。

我们之间所维系的,不过是当谁家里有红白喜事时凑个人数罢了。

我觉得这样也挺好,当初我结婚时,爸爸妈妈问我将要和哪些人做亲戚时,除了我的哥哥姐姐,我便只选择了和爸爸最亲的堂伯和堂叔,外加嫁在爸爸一个村的姑姑,其他没出五服的我也懒得选。

血缘太远,亲情太淡,走着走着可能就散了,甚至因为一些拿捏不到的小事反而成了仇人,倒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来往,反而能和平共处。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姐姐比我出嫁早,她走的族人比我多,结果走着走着就断了,再见面反而很尴尬。倒不如我从来没有和他们来往,相处起来反而更从容。

我选择的这些人,都是血亲,无论世事如何变,我们之间的亲情都不会变。

因为我们血脉相连,所以亲戚和朋友一样,贵在精而不在多。

所以每年过完年走亲戚,我们初十之前基本上可以全部走完。

然后,一切都按部就班,只等过元宵节了。

现在因为疫情,我估计以后都是电话拜年,连去吃顿饭都免了,也挺好,省事又省心。


齐帆齐年度读书写作成长营第317天打卡

字数1180  累积字数49056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走亲戚,是过去春节最有特色的年味。我的家乡有:“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干娘,拜年拜到初七,八的习俗。” 正月初...
    朱冰z阅读 8,754评论 96 173
  • 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门,初三初四拜老丈人。小时候过年,常听到大人们提起这样的话。这主要是指那些年轻的新婚夫妇。 家...
    汾湖草木人阅读 4,304评论 11 16
  • 今天是大年初一,一早我婆婆又把我叫起来,说要去哪家哪家走亲戚。 讲真,嫁过来这么些年了,我一直没闹明白,这大年初一...
    举粟阅读 1,709评论 0 0
  • 我的一个学生发了一条朋友圈:“给外婆拜年,外婆给了超大红包。” 配图是一个财神爷红包和好几张百元大钞。 她还在下面...
    恋小暖阅读 4,290评论 1 12
  • 大年初二,走亲戚,拜亲访友! 今天家里人分成几个小分队拜亲访友,婆婆和大哥在家接待二伯堂哥们的来访,公公去了他干爹...
    你来替我做个梦阅读 1,339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