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邱常梵《在西藏读书的日子》,并不遥远的远方

西藏,是很多人梦想的远方。那片湛蓝的天空,神山、圣湖、寺庙、经幡曾把无数人引往那片神圣的土地。那个雪域的佛国圣地,充满着神秘的力量,令人向往。

然而,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气候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大多人都未曾涉足过那片土地。于是,我们对它的了解则多源自书籍、电影等传播媒介。上段时间我曾给大家分享过一本有关西藏的书,书云的《西藏一年》,通过那本书我们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细微的西藏。与其相同的,邱常梵的《在西藏读书的日子》,也是她在西藏度过秋、冬、春、夏一度轮回后写下的文字。所不同的是,她所呈现给我们的是西藏的另一幅模样。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邱常梵的脚步,去体验一下这个中国背包客眼中“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灵魂归故乡”的神秘所在。

五十岁的邱常梵,在西藏读书

邱常梵,台湾游记作家,对西藏情有独钟,西藏是她心灵深处精神向往的情结。在西藏读书之前,她曾独自去西藏游历过,之后,每年春秋也都会回到那里停留几日。由此可见,西藏对于她的意义。

2005年,年过半百的她以留学生的身份,去到西藏大学学习中心藏语课程,并修了一部分佛教知识。单这一点想必就能引起很多人的敬佩与欣赏吧。因为,“活到老,学到老”为多数人所乐道,却仅有少数人在践行,更何况,一个五十岁的人,单枪匹马去西藏,时间期限长达一年,还是从头开始接触一种新的语言,其难度可想而知。

课程之余,她得以在拉萨各处游走,以缓慢的脚步,专注的眼神,更真切地认识了西藏,了解了西藏文化,更是结交了许多藏民朋友。无疑,这对于热爱西藏及藏族文化,潜心佛教的她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快乐,从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她去西藏游学一年的心之所向。

在西藏这面魔镜里,邱常梵看到了什么

有人说,西藏像是一面魔镜,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想要的。那么,在西藏这个魔镜里,邱常梵看到了什么?

首先是西藏的自然风景、佛教建筑及人文风情,藏民的宗教信仰和精神生活。这一点,想必是绝大多数人进藏的主要目的,本书作者当然也不例外。藏民的六字真言、点灯供佛、诵经、布施、转经、磕长头等虔诚的信仰活动,也是作者心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她不仅热爱藏族文化,更是和藏民们一样是一个虔诚供佛的人。在这佛国圣地,她看到强巴佛慈悲的微笑。

其次,作者还在魔镜里看到大多藏民都有一颗纯净的心。无论我们拥有什么和拥有多少,让我们觉得贫穷和富有的都是自己这颗心。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以及从内心深处升起的喜悦是西藏这面魔镜送给她的礼物。快乐源自外界,而喜悦源于内心,在西藏,这一灵魂的归宿之地,想必每个人都能了悟生命的真谛吧。

远方并不遥远,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这梦想愈是美好,它看起来便愈是遥不可及。从《在西藏读书的日子》这本书中,我们很幸运收获了与先前截然不同的认识: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这样一本有关西藏地理、风情、民俗、藏传佛教的书籍,除了它本身所呈现的知识体系外,它的价值观念应是因人而异的。就如同人们能从西藏这个魔镜当中看到自己想要的,同样的,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也不仅止于这些。当然,前面所述一切都是本书很有价值的东西,然而,除此之外,它的另一种价值更不会被我们忽略掉。那便是本书作者,一个年过半百的女子只身赴藏求学的故事。

这个催人奋进的故事告诉我们远方并不遥远,只要你肯迈开脚步。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你有明确的方向,并且坚持向着那个方向走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爱的棒棒糖~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请协助我,成为自己,让天赋自现。 请让我走在自己的路上。 生命中的...
    日月观世正念时空阅读 877评论 0 0
  • 一 在沪上闲居了半年,因为失业的结果,我的寓所迁移了三处。最初我住在静安寺路南的一间同鸟笼似的永也没有太阳晒着的自...
    孟长夏阅读 3,114评论 1 4
  • 我有一个小姨夫,他对我很好,有的时候还给我买好吃的吃。也有的时候,他经常欺负我,他不告诉我他的秘密,还想让我告诉他...
    林梦臻阅读 4,842评论 0 1
  • 1.人物简介 白韵恋 女 外表年龄:17 真实年龄:1300~1500 喜欢的食物:法棍 阎罗门一期杀手 ...
    紫冰寒蓝冰羽阅读 1,3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