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学会“优雅地苟且”,怎么去享受“诗和远方”

一、

之前在准备考试,两个专业加身,有些时候真的觉得力不从心。面对着陌生的习题,我就开始想自己曾经去过的旅行地,邂逅过的那些美丽风景,遇见的美好的人······脑海中开始浮现出经历过的美好经历,以期掩盖我对当下的焦虑和不满。可是,越是美好的回忆,就越是伤人!越想逃到“诗和远方”,就越能反映出当下的“苟且”!我们都曾在脑海里构建过一个“乌托邦”,幻想逃离到那里以后的惬意生活。别不承认,你就是有过这样的想法!

二、

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道: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原来人真的是生来孤独的!物质世界的向前发展携卷着便利向我们涌来之时,反而放大了我们作为个体的渺小。我们真的就如同尘埃里的一粒土,在这大千世界迷失着自己!我们受够了当下生活无休无止的微信电话、时时面对的生活账单、漫无尽头的加班加点,到头来,连维持着基本体面的生活都困难!

于是,才有许多北漂、沪漂一组发自灵魂地呐喊:逃离北上广!

于是,高晓松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才会被喊烂了!

三、

可是,逃离了北上广之后呢?

你到了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又准备怎么办呢?

这是一个不乏情怀的年代,当人人都把“诗和远方”作为一种情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逃避!

姑且说这是一种情怀吧。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已经被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逼得无可奈何,于是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某一刻回首时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再也看不见曾经的野心、理想和追求!这时候,美好的情怀变成了抚慰心灵的唯一一剂良药给生活一点期望。这无可厚非。

曾经,我也幻想过自己要追求一种“诗和远方”的生活,总觉得“诗和远方”一定就是最好的。

后来,我渐渐从自己单调枯燥的生活中明白,原来

到的了的,都是生活

到不了的,才是远方

四、

是的,我终于明白了,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诗和远方”的。“诗和远方”只是存在于我们脑海中深深的幻想,激励我们去更好地在当下拼搏,以期在未来转角的时刻能够到达我们所期望的彼岸他方。

就像艾尔弗雷德·苏泽说过:“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看似马上就要开始了,真正的生活,但是总有一些障碍阻挡着,有些事得先解决,有些工作还有待完成,还有一些时间需要奉献,还有一笔债务要去付清,然后生活就会开始。最后我终于明白,这些障碍,正是我的生活。”这句话揭示了生活的本质 ,其实就是:生活就是由许多杂事琐事和许多不如你意愿的事构成的!

五、

这些,被高晓松称为“眼前的苟且”。

当这样极富诗意的句子广为流传并被人喊烂了之后,这句话在我心中就没有那么神性了。“诗和远方”在我心中也变得没有那么美好和有吸引力了。当我抱着一颗平常心开始看待这个句子时,我忽然间明白了:能够学会在生活中“优雅地苟且”,这一刻,就到达了“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其实并不是那些震撼心灵的我们未曾见识过的美景,而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确实很多时候我们会被生活困扰,甚至伤害,但是如何在这“十之八九”的不如意中去好好地生活,却是我们终其一生都需要学习的功课!

希望我们都能先学会“优雅地苟且”,再去享受“诗和远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高晓松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海德格尔说:人要学会诗意的栖居。 我也长久的以为,人生在世,必是要追...
    彭小亮阅读 5,425评论 6 16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许巍新单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一经流出,一股浓浓的鸡汤带着病毒式的情怀营...
    山顶小仙人阅读 2,282评论 4 31
  • 写着写着,有一股疲惫不愿被收拾的心情,所以就叫“慌城”吧。 《皮囊》写进了生活和感慨。凑合着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一帘清菏阅读 33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