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有很多的毛病,得一个个改:
1.爱抓小东西,带走别人的小东西
商场里,学校里,朋友家,有意或无意的带走一些不属于自己的小玩意。一般而言的两种心理:
1)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强烈的占有欲望
2)异乎成人的冒险心理,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刺激
目前采取的策略
1)引导孩子说出犯错的原由和当时的心理,孩子多半给出的原因是控制不住自己或者自己也不知道怎回事,又或是真的玩耍期间无意识的拿取了。
2)开始说理,不一味责骂。告诉孩子世上的好东西很多,任何人都不可能占有所有东西,别人的东西再好也只是别人的。未经允许拿走别人东西会带来的伤害。让孩子换位思考,若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找不到了的感受。说明想要获取东西的正确途径。指出纸包不住火的道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让孩子讲物品归还并致歉。目前致歉这点没有做到,几次宝宝犯这个毛病他总是在我们的督促下默默的将东西还了。现在想想道歉这点很重要,不能让孩子总以为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解决问题!总有爸爸妈妈给他搽屁股!
4)主动归还并道歉后,严肃的向孩子表明:你的行为本来让爸爸妈妈都很难堪,但欣慰的是你现在能主动归还并承认错误,希望今后再也不要发生类似的行为。
2.拖沓的毛病
起床赖床,穿衣拖沓!每每此时,反复叫唤无效后就忍不住提高嗓门怼。。拖拉不是孩子的错,是基因遗传和家长平日贯出来的结果。这一项作为家长的我,确实责任重大。搜了一圈资料,一些空泛高端的心理学术结论就不提了,结合自己的想法需要点可操作性的方案:
1.拖沓的习性主要是生活习惯没有养好,需要让孩子养成每天固定时点完成固定事情的习惯。比如到点睡觉、起床,按时进行每天的功课,在餐桌上坐好自己吃饭等。所以,首先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晚-9:30上床,早7点起床。每天睡眠时间维持在9小时左右,周末也不要睡懒觉。
2.尽量不要和孩子谈交换的条件,不要使用你如果。。。我就。。。的句式。可以用积分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完成任务,类似游戏中时刻可以感受的反馈机制。这类记星星或积分类的奖励游戏,可以在任务初期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待到孩子对做某件事情形成日常习惯后,积分奖励就可以慢慢淡化了。奖励机制需要家长能坚持,继续使用kiddo。
3.不要随意打乱计划,其实很多情况下,是家长偷懒坚持不下去。比如看到朋友圈里晒娃游玩的,又想着明天放个假带孩子去那里玩。游玩也需要有个固定的日子,如周末。
4.孩子拖,是很抵触或惧怕将要做的事。这时来来来,我们一起默认三遍:那不是他(宝宝)的需要。。那不是他的需要。。。那不是他的需要。。。如何让它成为孩子的需求呢?这是最难的一点
另外提醒自己一点,拖着不做事和做事慢是两回事。孩子做的慢时多一点耐心,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做不好事,而是我们不给足够的时间和犯错的机会。过多催逼,或者干脆替代,那么真正的问题就来了——一个拖沓,散漫,事不关心的熊孩子就这么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