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件事儿:
这世上,很多事都是相通的。
01/负责
在《幸福的勇气》、《被讨厌的勇气》以及《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三本书中,都强调了“责任”两个字。
不是对别人负责,而是对自己负责。
在《纳瓦尔宝典》、《财富自由之路》中,也把这个观点,作为成功、变富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我们提到责任,就会先入为主的认为是“替他人负责”。
就拿安慰别人来说,你一般会说:不想想自己,也要想想孩子。
潜台词是说:孩子是你的责任,你不顾自己,也要替孩子负责。
反过来说,我若连自己都顾不了,怎么去替别人的人生负责呢。
再说了,别人的人生,我又能负多少责呢!
追根朔源,人,还是要先替自己负责。
替自己的行为、选择、说法、做法等各个方面负责。
当你想要任性妄为、任意发泄时,要想到,会不会失去这个项目、会不会失去这个朋友。
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承受,就随意好了。
如果发完脾气,失去了什么,又回头去抱怨、去后悔、去推脱,这个事就没法解决了。
人家能看在利益或情感的份上,忍你一回,不会忍你一辈子。
当你遇到一件事,别人都反对你,你却觉得非做不可时,做与不做都没错,问题在于,做与不做的结果,你是否能负责。
因为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顺从、退让、纵容,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别人行为的进攻性,让你选择了退后。
可能你会想,如果每个人做事,都这般不讲情分,那么,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意思呢?
这也是替自己负责的一种。
既然你选择了所谓的不健康的情分,那么,就要学着去承担这份不健康情分带来的后果。
比如,拖泥带水,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剥削和压榨。
如果你希望人情换人情,就需要找到对等价值观的人。
因为有些人把人情当鸦片,有些人把人情当杠杆。
02/成功
心理学指出,人要慢慢遇见最好的自己。
提倡先接纳、理解自己,再慢慢改变自己。
在成功和变富理论中,一直强调:
要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当成杠杆,明确清晰目标,逐步实现。
我以为,这两点也是相通的。
一个人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先要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目前的状况。
比如,一个原生家庭不幸的人。
想要打破原生家庭,所以,她出走、不回家,视而不见……
这样就有用吗?
没用。
人类的本能,是对情感有需求的。
尤其是父母亲情。
所以,想要打破原生家庭,先要接纳自己已经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然后,理解原生家庭产生的原因,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父母的原生家庭也不好等等。
这也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随后,再去寻找自己的人生观念。
这时候,可能需要你坚定的打破自己,而不去伤害别人,肯定会有难度。
就像变得富有、走向成功是一样的。
我们要先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东西。
而不是靠别人有什么,觉得别人的好,就去做那件事。
这样很难坚持下去。
了解了自己,找到了兴趣点的支撑,再立一个长远目标。
然后,把大目标分解成可以落实的小目标,逐步达成。
当然,这中间就像打破原生家庭一样,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如果选择逃避,困难和问题就持续发酵。
如果选择解决或放下,问题和困难就会解决或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