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伏牛自在
伏牛自在禅师,俗家姓李,公元74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市。
自在禅师是个与佛有缘之人,出生时就有一些奇异的瑞相出现,稍微大点后,自在禅师不论坐在那儿,都是像个佛教徒一样跏趺而坐,也不知他是从哪儿学来的。家里的人也好,街坊邻居也好,一个个看到后,都觉得非常的诧异。
等到岁数再大点后,自在禅师便决定出家为僧。
自在禅师生活在浙江湖州市,而在当时的禅宗江湖中,在浙江、江苏一带,最牛掰的禅宗门派,就是径山法钦的牛头宗。
于是自在禅师辞别家乡的亲朋好友,来到了浙江杭州的径山寺,在法钦禅师那里落发为僧。
大约在公元760年,自在禅师二十岁的时候,他又来到了杭州市淳安县的一座寺庙受了具足戒。这样,自在禅师就成为了一名正儿八经的僧人。
在那个时候,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掀起的走江湖浪潮,早就席卷天下了,弄得天下参禅悟道之士,都以没有到希迁和马祖那儿去拜过码头为憾。
所以,自在禅师也背上小包袱,一路跋涉,来到了江西赣县龚公山,参拜当时禅宗江湖的第一高手马祖道一。
法钦禅师是当时禅宗江湖十大掌门人之一,禅门功夫自然是相当精湛的,自在禅师在法钦那里学习过几年,自然是获益良多。现在又有天下第一高手的悉心指导,自在禅师的禅宗功夫那是进步神速啊,没几年就获得了马祖道一亲自颁发的毕业证书。
为了历练自在禅师,马祖道一特意安排他去给南阳慧忠国师送信。
南阳慧忠乃是马祖的师叔,是当时禅宗江湖中辈分最高的人物,其禅法同样让整个禅宗江湖叹为观止。
自在禅师到了南阳慧忠那儿,两人自然一番切磋,自在禅师那是受益匪浅啊。
鸟儿的翅膀硬了,自然要离开老巢去翱翔蓝天搏击长空的。自在禅师也是如此啊。大约在马祖道一圆寂的那年(公元788年),他来到马祖的方丈室给马祖辞行。
马祖看到又有弟子要分化一方了,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自在禅师道:“师父啊,我就要离开您了,不知师父还有什么要对弟子交代的没有?”
马祖望着自在和蔼的道:“自在啊,你可要记住了:逢牛则止。”
古代的那些大师们,为了弟子们的弘法,常常都会对弟子说出一些谶言出来的,马大师也不例外啊。
自在禅师领受谶言后,便和师兄紫玉道通结伴一路往北,来到洛阳游方。
在洛阳待了一段时间后,自在禅师和紫玉道通分手,一个人来到了洛阳嵩县白河乡游历。
在洛阳待了一段时间后,自在禅师和紫玉道通分手,一个人来到了洛阳嵩县白河乡游历。
自在禅师来到白河乡后,看到这里有茫茫的原始森林,树木简直遮天蔽日,而且山林清幽,溪涧清澈,不由得立马就喜欢上了这个山林。
自在禅师本就是个喜爱清幽之人,这下碰上如此宝地,自然是不会放过的,于是他便一个人往山中走去。
当自在禅师走到一个山岭的时候,正好碰上一个当地的老乡,于是自在禅师便上前问道:“请问施主,此地叫什么名字啊?”
老乡回答道:“此地名叫野牛岭。”
野牛岭,自在禅师听后,忽地心里一动,师父叫自己逢牛则止,看来,师父谶言所指之处,应该就是自己相中的这个地方了。
自在禅师满心欢喜的谢过老乡后,就大踏步的往岭中走去。
不料没走两步,就被这个老乡追上来一把抓住了。
老乡满脸诧异的道:“师父,你这是要上哪儿去啊?”
自在禅师道:“过岭进山去啊。”
可是老乡依旧拉着自在禅师的手不放:“师父不能过岭去啊。”
自在禅师不解的道:“为什么我不能过岭去呢?”
老乡道:“我看师父是外地人,不知岭上的情况啊,此岭上有一只异常凶狠的野牛盘踞,平时潜伏于森林中,只要看见有人过岭,它便会冲出来把人咬死,平常就是普通的猎人带着刀箭都不敢与它对抗。所以平时有旅客非要过岭的话,都是成群结队作伴而行,一路上不但要鸣金喧闹,而且还得有猎人护卫。现在师父单身一人要过岭,肯定是凶多吉少啊。”
原来如此。自在禅师道:“多谢施主提醒,不过,这只野牛想必还伤不了我吧。”
说完,自在禅师就一个人大踏步的往岭上走去了,留下那个老乡在那里望着自在禅师的背影摇头叹息。
自在禅师一个人来到岭上没走多远,果然遇上一头异常凶悍的野牛当道,野牛老远看到有人居然送上门来了,杀气大起,立即恶狠狠的对着自在禅师冲了过来。
自在禅师看见野牛凶神恶煞的冲了过来,却也没有惊慌。他马上施法且念动咒语,并且望着野牛道:“如果这里真的是道一师父对我的谶言之所,就请你驯服与我,并且给我指引方向。”
也许确实是自在禅师施法起到作用了吧,刚才还凶神恶煞杀气冲天的这头野牛一冲到自在禅师面前,立即就像一只小猫咪般的驯服了下来,并且趴在了自在禅师的面前摇头摆尾的讨好着。
自在禅师也没客气,走过去直接就骑在了牛背上,然后对着这头野牛道:“既然这个地方是道一师父谶言之所,你又算得上是这个地方的主人,那么你就带我走吧,等到了我应该建寺定居之地,你就停下来。”
说来也奇怪,这头野牛听完自在禅师的话后,立即就起身载着自在禅师往山中走去,
自在禅师是个外地人,自然不熟悉这里,也就只有听任这头野牛载着自己在山里行走了。
幸好没走多久,野牛停了下来。
自在禅师坐在牛背上左右仔细一看,随即道:“此地虽佳,不过地方稍微狭小了点,你再找找看。”
于是野牛又载着自在禅师往前走,没过多久,野牛又停下来了。
自在禅师从牛背上下来,前后一看,不由得赞叹道:“这个地方有山有林有池,而且人迹罕至,清幽异常,实在是个建寺的宝地啊。”于是,自在禅师便在地上跏趺而坐。
就在此时,那头野牛忽地不见了,然后有龙形烟雾从刚才野牛待的地方飞腾而起,并且雷声大振。看来,这头野牛原来是神龙所化啊。
因为自在禅师在此降服了凶悍的野牛,所以人们便把这座广大的山称之为伏牛山,自在禅师从此也在禅宗江湖中以伏牛自在著称了。
而自在禅师在广大信众的帮助下,就在那个地方修建了一座云岩寺作为自己弘法的根据地。不但如此,随着弘法的深入,自在禅师还在伏牛山周围建造了七十二处精舍来作为弘法的基地并安置前来参学之人。想当年马祖道一为了更好的弘法,也是在江西四处建立寺院精舍。在这点上,自在禅师和他的师父马祖道一完全一致啊。而由此,今天的我们也可以想象到当年自在禅师弘法之盛。
当然,如此多的参禅悟道之士来到伏牛山参学,吃饭就是个大问题了。所以,自在禅师也是在伏牛山严格推行农禅制度的。在这一点上,自在禅师又和他的掌门大师兄怀海禅师高度一致。
自在禅师生性清淡且爱慕山林,所以,自在禅师的禅法也是以炼养心性、韬光养晦、纵情山野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