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通讯工具满大街的今天,朋友圈越来越像个圈了,很多人你都不了解,大家只是生活在彼此的圈里。
有人晒娃,有人晒幸福,有人晒学习,晒运动,也有人晒一切的一切……
时常在看完朋友圈后会后悔每天花了大把时间去刷新,点赞,和浏览九宫格。
我是一个通常晒运动的人,这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一来我是个隐私保护主义者,我不爱将自己的家庭,工作和心情状态传递给,即使有一个功能叫分组可见。二来是,自己的生活确实单调,在公众眼球下晒运动是为了鞭笞自己长期坚持。
偶尔也会反思,自己晒的照片,会不会太过招摇,会不会引起误会,会不会被人认为是炫耀?于是,有时刚刚发完动态,便会在设定的时间段,将他们加密。自我矛盾的同时感到我想表达的,也许在我选择表达的那一刻起,已经变味了,不是吗?因为我要顾及大众点评,大众感受,即使我不是名人。
有人晒房子,晒美食,晒生活,晒……几番轰炸下来,没有去过他们家,已经对那空间一览无余了。不认识他们家人的,也可以叫出名字三五,可见隐私曝光程度……
看了大吃一惊,原来他们是这样的他们。
曾经在MT的课程中有一节叫,感知。也许这就是自己的感性和自我感知在作祟。我们以为的朋友是意识中的和自己的类似的。
其实,不然……
转而想到虚荣心。我理解的虚荣心是需要被夸赞,被认可的种种。
曾经有段时间,有一句话经常鞭笞自己,忘记虚荣心,少炫耀,低调,满眼清淡……
“真正的淑女,不会向别人炫耀她的一切”?
我至今在思考,每一个发朋友圈的人的心态。特别是晒富有,自我炫耀的那些。我无法去苟同,这种动态。
甚至,我时常在想,如果我欣赏的同事们,朋友们,家人们都在花时间去赞类似这样的一些动态,我已经在心底里鄙视他们了。甚至,我已经默默等我心底里将他们分组了。
再反思自己,偶尔也会因虚荣心作祟,做一些与内心相悖的事情。
是不是也在内心鄙视自己好几回。
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始,自己开始喜欢慢生活,慢节奏。喜欢运动,喜欢山山水水,喜欢看书写字,喜欢接触一些淡泊的朋友。
昨天和同事们去了一趟南屿的小村庄,让我在想,什么是世外桃源?什么是与世隔绝?什么是内心的平静和喜乐?
回想成长的环境,简单的人际关系,纯真的年代。
终究,热闹开始,功利开始。
于是开始怀念过去。
纵情于山水间,心无旁骛,大概会是持续一段时间的生活状态。
那么时刻提醒自己远离炫耀,远离虚荣心,
inner peace,从心开始。
当然,一个人私德如何,有无城府,靠不靠谱,其实跟朋友圈动态没有绝对的关系,但也不可能无半毛线关系,虽然,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已。但是相比于那些吃喝拉屎都恨不得曝光在众人眼皮底下的人,我更欣赏那些对生活保持适度沉默的人,他们不必把每一件事都心急曝光,把自信建立在别人的评论或点赞鼓励上。
懂得沉默的人更懂得对内自省和思考。
李敖曾在一个节目里说,希望年轻人每天至少能花1-3个小时孤独地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出定力,培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这样才有更大的概率变成优秀的人。
那些天天刷朋友圈的人,装傻卖萌的时间多了,但是思考人生的时间少了,自然平庸的概率更高。
成熟而独立的人会用缄默来扛住生活的艰难或委屈,他们不发朋友圈也许只是觉得很多情感没必要随意张嘴,无论好坏,跟重要的人分一杯羹才是意义所在 ,不是吗?
一群虚伪,自私,不够包容的人,再华丽,再耀眼,再有趣,都不值得交心。
这世界上有一种光芒,可以笼罩所有的光芒,那就是发自内心的宽厚和善良,它像吸铁石一样,让人想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