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事情发生在离我们区不远的另一个区的公园里:一名25岁的年轻女性上吊自杀,自杀前还留了字条。文字内容在这里我也就不提了,就是这么个事件,办公室同事的看法各不一,有说“好歹是个女,怎么会活不下去?”,有说“是不是生病了?”,有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不是当事人,她的悲、她的苦、她的辛酸、她的病情或者说她的无奈,为什么我的脑海这些“字词”与她的轻生产生了联系?已逝之人,她的悲喜,没人知道,我只是可惜,可惜这么一个年轻的生命!每当在网络上看到类似轻生的新闻,我的母亲总会说“年级轻轻的,有啥子想不开的嘛,活着多好,她/他的父母不知道有多伤心……”对于“生死”,我觉得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看法。
我会想起我的外婆,在《时光悠悠,我的外婆》里面我有说到,我外婆的过往时光。他们那代人,苦,是真的苦,我记得上初中还是上高中的时候,我问过外婆,你养大我妈妈他们几姊妹,你觉得辛苦吗?外婆说“我们那个时候,家中孩子多,那个时候也没有计划生育,有就生,家家户户都这样,反正家中的口粮是不够吃的,不过那个时候不都这样过来的,再难还是要过出来。”“再难还是要过出来。”不过八个字概括了自己的大半生,一个年代造就了他们。
到我父母这一辈,他们不能理解我们这一代的焦虑。在我爸妈看来,年纪轻轻的怎么就想不开了?怎么就会想着去死?想当初,他们年轻的时候,是多么的辛苦,就从来没想过要去死,你们这代年轻人就是天天想太多了,工作不够辛苦,太闲了,才会想东想西的。对于我爸妈的观点,我不敢苟同。我其实好专门给他们讲过什么是抑郁症?什么是双向?什么是躯体反应?无用,还是不会理解。我其实一直认为,我们这代与父母这一代,沟通方式有问题,我刚开始上班时,我会跟他们讲,工作怎么怎么难,他们的回答“能有多难,又没让你晒着太阳干工作。”看吧,我在说工作本身,他们在跟你讲工作环境,所以真的是很容易起冲突。其实,每个人对于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都会自带“滤镜”,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看到事物的本质,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个事物就是你自己认为的样子,他们是不是也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这一代,什么都赶上了,时代快速发展,每天生活里都充斥着世界各地的信息。意识流,各种价值观,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婚姻的压力,生育的压力……我们怎么与这个社会达成共识?我觉得共识不了吧,鲜活的一代,自有鲜活的想法,怎么与自己和解,都还未能达成共识,我觉得这个需要时间来让自己成长,去认真地看这个世界。
明天咱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