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我说了算。”身材魁梧的男家长面目狰狞地怂着我,一边,12岁的瘦小女孩不停地抽泣。我冷静了两秒钟,说:“孩子,先回去。”她背着书包,一边跟在爸爸身后,一边回头看我,红红的双眼,无论她是害怕在我心中失宠,还是屈服于父亲的权威,总之,她受了委屈。
小菊家住在离学校10公里路的农村,下午,我接到小菊家长的电话,说小菊奶奶去世了,要带她回家。按我们当地习俗,老人过世都会在家做斋7天才下葬。我给家长建议,后天就是周末,孩子没必要耽误这一天。家长不听,说他进城买东西,顺便接她回去,明天就不用再单独跑一次。我开好出门条,把和家长沟通的话给小菊说了一遍,让她自己选择,如何决定我都尊重她。她想了一下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主动去和她爸爸沟通。班上的同学正为她点赞,家长也出现在教室,骂她吼我。
听过一个长辈的故事,他从小语文历史极好。可在70年代,正是理工盛行的天下,他的父母自然觉得,学语文历史没出息,非要让他学理科。结果,他只考上了大专。毕业后也理所当然从事与文科有关的职业,然而,他甚是痛苦,觉得工作就是煎熬。直到30岁,他才终于下定决心放弃理工科,自己开始创业,写文章,才活出真正的自己。
你有过这样的迷茫吗?活了大把年纪,却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偶尔理出一条思路,也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殊不知,你挣扎的痛处,源于你的成长。
在中国,有句话叫“你妈说你冷”“你奶奶说你饿”,我们从小就像一个木偶,任由家长扯着线,上下左右。
网上流传中国家长怪象:给孩子报培训班,跟风;孩子高考填志愿,家长喜欢;孩子择业,家长说了算。也难怪,小朋友都唱“爸爸妈妈最爱我,可是我却不明白,爱是什么。”
你活生生地将你的遭遇,重演在孩子身上,打着爱的名誉,不分青红皂白,束缚他的手脚,操控他的思想,拒绝他的选择。这是变了码的绑架,如果它长不成你期待的样子,你非打即骂,恨不得撕票。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中国儿童自杀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两个孩子死于自杀。9月17日,湖北省武汉市,一名14岁男孩,在学校走廊被母亲扇耳光后跳楼。自杀起因是男孩在学校打扑克被老师叫来了家长,男孩在走廊站立,妈妈走到学生面前当着同学的面,迅速甩了两巴掌在孩子脸上,打完后妈妈离去,孩子沉默两分钟后,选择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排除孩子性格、心理等原因,然而,家长试着问过他什么吗?考虑过对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尊重吗?即使要宣判囚犯死刑,也有一个死的理由吧,更何况他还是你的孩子。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在你所谓的爱里戛然而止。
你把孩子当作什么?一个独立的个体?放手他,尊重他?让他成长为他欢喜的模样?“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尊重呢?心理学家认为,追求受尊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普遍的心理需求。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家长的尊重对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在《母育学校》中提出“应当向尊重上帝一样尊敬孩子!”
怎样做到尊重孩子呢?只要三个字:听;说;做。
(一)听。蹲下身来,听一听孩子说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分析这样说的原因。
(二)说。分析了原因之后,权衡一下这事情,如果是积极向上的,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的,家长要肯定和表扬。如果是消极的,有损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家长要用商量的口吻去引导孩子,而非暴力强权,适得其反。
(三)做。家长要陪着孩子一起去实践,走进孩子的生活,与他“同频共振”。做好榜样,孩子在你的熏陶下也会身体力行。金鹰纪实频道《变形计》里的那些孩子,为什么参与节目前各种顽劣,而后突然变了一个人,就这个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原本都是天使,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你们忽略了他的感受。在孩子成长的这条路上,多些尊重,才能让你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句话
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