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的一幅幅画面,一种种感觉,无论过了多久,依然像刻在脑海里了一样,忘不掉。
小时候,每逢暑假都会被父母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跟我一起送来的还有我的妹妹和两个差不多大的堂弟,这样的“四人帮”每年都会在乡里“横行霸道”。
在盛夏的季节,乡里的一切都是我们的乐园。小孩子天生就会玩儿,更何况有四个!白天,门口梧桐树上的知了们叫得极欢,十分有穿透力,像是为我们极力表演的男高音,经常吸引着我们,也想学学它怎么唱;门前的水塘既清凉又清亮,隐约可见的小鱼儿们在水中灵活穿梭,竟觉得比五彩的金鱼还可爱,我们几个不由得就想拿着玻璃瓶去“请”它们进来;再走远点儿,别家院子里的桑葚子大大小小、红红紫紫的挂满枝头,十分惹眼,不管了,会上树的上树饱吃一顿,不会的就一边用力地晃树一边朝他们“哀求”点儿……还不到晚饭时间,一个个就玩累啦,吃饱啦,便一起商量着晚餐不吃饭的好理由。
晚饭后,天边火红的晚霞似乎还舍不得离开,整个村庄都笼罩了一层红色的薄纱,光彩迷人。
乡人们吃完晚饭后最爱的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拉家常,或者今天去你家串串门,明天就来我家走动走动。爷爷家没有电视,也没有空调,我们几个也不喜欢天天去串门,那做什么好呢?就在家门口纳凉吧!
趁着晚霞红晕还在,我们就开始准备了!男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麻利地把旧旧的大竹床拖到门口平坦的地方,女孩子们去家里到处翻找丢在某个角落里的扇子,奶奶开始忙家务,爷爷却早已坐在竹床边门口摇扇子、拍蚊子啦!
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天边耀眼的红晕慢慢褪去,天色也慢慢暗淡。门口的池塘、梧桐渐渐沉静,连知了也好像唱累了,时不时才发出些声音,浮躁了一天的我们也静了下来,因为,夜晚将要到来。
爷爷年轻时曾经当过老师,所以肚子里总有一些我们听不完也听不厌的故事。爷爷讲故事的时候语调很慢,总是一边轻轻地、有节奏地摇着他的大蒲扇,一边给我们讲着有趣的故事。什么七仙女会董永啊,牛郎和织女啊,嫦娥奔月啊我们都不是从书里知道的,而是爷爷一句一句讲给我们听的。每每讲到兴起,我们都能感受到那样一幅幅浪漫而美好的画面,在讲故事中,我们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董永家的牛为什么会说话呀?王母娘娘的发钗又长什么样呢?牛郎和织女太可怜了,一年才见一次……不得不说,爷爷讲的故事竟比电视剧还令人喜欢呢!可是爷爷每天只想讲一个故事,有时候我们缠着爷爷再讲一个,爷爷不是装睡就是说:“且听下回分解”,简直太会勾小孩子的胃口了!
不知何时,夜幕悄悄降临,暗蓝色的天空中多出了好多眨眼睛的小星星。而大地上,也不知在何时,竟也冒出了一些“小星星”。一开始还不算很多,但足够吸引我们的注意了。小家伙们提着亮亮的小灯笼,从草丛中来,又躲到草丛中去,原本在竹床上的我们也拿着羽毛扇跟着它们一块儿,在草丛里躲来躲去。不知怎么的,我就想起爸爸给我看过的书里有这么一句诗“轻罗小扇扑流萤”,之前只觉得这首诗好美,因为整首诗中,我只看得懂这一句,所以就被记下来了,却从来没有体会过这样的情景。当我回过神来,我发现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越来越多了,不仅是草丛里,池塘里,大树上,甚至是家里,也飞进了两三只。一时间,感觉我们置身于萤火虫的世界,分不清哪些是星星,哪些是萤火虫。这样的画面可勾起了我们的兴趣!都想对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一探究竟,你到底长什么样子?为什么白天见不到你们呢?为什么虫子里,就你会亮呢……接着,我们就开始“轻罗小扇扑流萤”了。小家伙们飞得很慢,而且草丛里最多,用扇子轻轻一扑,就能扑下好几只,再直接用手把你们捡起来,放在准备好的玻璃瓶里。不一会儿,小小的玻璃瓶就变成了一个“小夜灯”了。又过了一会儿,我们每个人手机都有一“小夜灯”了。
扇子不要了,竹床也不坐了,故事也不想听了。我们直接带着“小夜灯”回到房间,也不开灯,就一个个钻进蚊帐里,边跳边举着“小夜灯”,感觉是多么的了不起。跳累了,举酸了,便把“小夜灯”捧在手心,仔细观察,还被我们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萤火虫不是一直亮着的,你们也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有时候还会休息会儿再亮起来。发现后,一块儿疯跑出去,找了爷爷找奶奶,说了好几次才肯罢休。到了不得不睡觉的时候,还把你们当宝贝一样放在床头,才能安心入睡……
随着我们慢慢地长大,这样的日子也渐渐地离我们远去。童年的这段时期却美得像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歌,无论过了多久,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感觉,只会在脑海里越来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