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记(52)故乡后湖,我为你哭泣!

这些天,心里一直都想哭!真的,一直都在想!成天在脑海里,荡漾着我故乡后湖曾经清澈见底的湖水。可如今,居然见不到啦!


周六上午骑行回家,途经后湖桥时,站在桥上,闻着一股强烈的臭味,看见湖水绿的如浓稠的绿豆汤般,桥下的水面上,还飘着好几条死鱼……,我心里感叹道:我的后湖,没啦!


记得十年前,陪广东回来的振林表哥一同去湖边游玩时,我指着对面才竖起的一个个塔吊说,不久的将来,只怕这后湖就不是这样了!那会,湖水还一如儿时一般透明如镜。随便抓条湖里的鱼,直接用湖水一煮,那味道也一如当年那么鲜美。


只是这才十年,湖水已经臭不可闻,好好的一湖清水,就这么被废了!我真的真的想骂娘!

后湖,是陪伴我们湖畔人成长的母亲湖!我们喝着湖水长大,湖水之下的鱼虾、莲藕、菱角滋养着我们,湖水早已溶进我生命的血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如今,却糟蹋成了如此模样!被领导们当作当然政绩工程的盘龙新城,应该是首当其冲的罪魁祸首!

难道,发展,真的要以破坏为代价?我不敢相信!但事实,却真正的摆在我的面前!

后湖,我在为你哭泣!

大漠孤鸿于2018.6.26午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我《故乡往事》里,写得最多的就是后湖!


故乡往事(五)——挖藕小记

想必大多数与我同样的吃货,都一定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吧!过去好几年了,大家一定还对那里面第一集里的湖北地方名吃排骨莲藕汤垂涎欲滴吧?

在我们号称千湖之称的湖北,莲藕是做菜的一个上好食材。在我们小时候,不仅可以做菜,而且还可以当饭吃,因为那时候,粮食每年都不够吃的。莲藕好吃,可要把它从泥里挖出来,却不一件很容易的事。至于如何挖,今天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们小村的前面,有一湖泊,名叫后湖。湖,是我们少年时的乐园。冬天的后湖,水是很少了,好些地方都能趟到对岸。盛夏时节许多长满荷叶的地方,这时会露出水面。那残叶枯杆下面就有又白又甜的藕了,于是下湖挖藕又是我少年的一大乐事。

我们挖藕的地方大都在后湖的西南角,老家人称之为西湖。每每冬季,那边的藕在泥里不是很深(相对后湖的其它地方来说),是比较容易挖的。

我第一次挖藕是小叔带我去的,那时我还是十二、三岁的少年。村里到西湖还得走上三、四里地。那天早上吃过饭后,小叔带我出门,我背着藕锹(老家一种挖藕的专用工具)、挎着竹篮随着小叔到了西湖边。在湖边我们把身上的衣服脱得只剩一件裤头,然后带着工具随小叔一起下水(到我们挖藕的地方还有一个几十米宽的水面),猛一下去把我冻得直打哆嗦,长那么大,在冬天里下水毕竟是头一次。我看了小叔一眼,只见他已经扎进水里,我只好一咬牙,随着钻进水里游到对面,爬上那露出水面的浅滩。那里已有许多地方被别人挖了,那天有些人已早到了。我便随着小叔在浅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去找那些还没被挖的地方。因为那地方太大,没走多远,小叔就止住脚说就在这吧。我在离小叔不远的地方找了一个残荷比较多的地方,也学小叔样,先用泥围了一个小圈,然后再把小圈里的水用锹往外掏干,水一干,就开始挖藕了。我用锹把泥甩开,似乎挖了好一会,我这边还没见着藕的踪迹,我急了,问小叔怎么回事。小叔过来二话没说,过来抓起我的锹,狠狠地挖下去,一下、二下......,不一会,那褐色的藕尖尖就一个个的冒出来了,我一见,好心欢喜,便让小叔住下。小叔到他那边了,我继续挖,嗬,好大一枝藕呀。虽然我不小心把它挖断了,但这毕竟是我平生挖的第一枝藕呀!过瘾!有了第一枝,我更有劲,继续挖。但毕竟那个时候年纪较小,挖到中午就没多少力气了,便和小叔上岸休息,吃饭(早上母亲给准备的)。吃过饭,缓一缓,似乎又有力气了。于是我便继续,也是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我便带上我的劳动成果(一小篮藕)和小叔一起回到家中。到了家中,全家一看高兴异常,我第一次就挖了二三十斤,收获不小,那个时候不仅藕可以当菜吃,也可以当饭吃,因为当时的农村实在是太苦。那天出门时,伯父见我要去挖藕,还笑话我说,你要是挖得了藕,老子都给你吃了它。下午回时,他一见我真挖的一竹篮藕,也高兴地说,我们家又有一个小男子汉了!

这以后,每到周未,都是我带三弟(三弟那时才六七岁、二弟爱干净,这种活他是不愿意干的。)一起去西湖挖藕。母亲早早地给我们做好早饭,同时也把午饭也给我们准备好。我下湖之后,三弟在岸上玩着,也给我看着衣服(其实那破衣服也不会有人要的,只是怕人家万一拿走了,就没法回家了。)。到了中午,我把上午挖的藕带上岸,我们哥俩便打开母亲用破棉袄包着的饭,香甜地吃着(那个时候本来就没有什么好吃的,我在经历了半天的劳累之后,母亲为我准备的咸菜、荷包蛋(并不是每次都有的)、白米饭就是当时我觉得的世上最好佳肴)。到下午回家,基本每次都有三四十斤或是四五十斤的收获。有时候多了我一人背不动,我就用锹在篮中间一担,哥俩一人抬一头。每次挖藕回来,手指缝里都是黑的(湖底的黑泥),有时还会扎上菱角刺,母亲就会心痛地用针给我挑出来。

现在,虽然岁月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多年,但少年时的印象在我心中记忆太深。每次挖藕回来虽然很累,但自己心中并不觉得。感到自己能给父母减少一些负担,自己是很快乐的。

2015.12.26

故乡往事(13) 后湖,我的梦里故乡、我儿时的天堂

我们湖北号称“千湖之省”,我的故乡就有这么一个小湖,人们都叫她“后湖”。至于为什么这么叫,则无从考证。在“千湖之省”的湖北,她实在太小,以至没人去关注她的存在。因为她既没有东湖的秀美,也没有梁子湖的浩渺。只是近几年随着武汉的大开发,城区向外拓展,才在她的湖滨依势修建了武汉最大的别墅区“F.天下”和“未来海岸”小区,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在从军二十一年的岁月里,我魂牵梦萦就是那故乡的后湖。我所驻军的城市是沂蒙老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临沂。住在城里到不怎么觉得对水的渴望,到是每年一两次的外出驻训才体会到水的珍贵。每每驻训大都在沂蒙山的山村,全村人就围着那一口用了几百年的老井。我们一去又多了百十号人,用水自然紧张。为了不影响群众的生活,我们除了做饭用的水从老井里取之外,其余的水都是自己想办法。每每训练归来,满身的疲惫,只想痛痛快快地洗一个澡,可当时的条件却是十分的不允许,这个时候就特别思念故乡的后湖那满湖清澈的湖水,好想再跳进湖里畅游一番。

我的后湖位于武汉黄陂区的南部,南面是一座不太高的小山(翻过那座小山,就是我们大武汉的祖宗-----盘龙城了),北面就是我们那些沿湖而居的村庄,西起天河镇的东端,东至滠口镇的民生闸,通过滠水河进入长江,总面积12.9平方公里。湖的形状有如一把弯弓,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她的全貌,只是后来在天河机场乘飞机时起飞的那一会,在机翼下才算真正见过她的芳容,但也只是那一眨眼的功夫。

那时候,只记得河水很清,清澈见底,水中的游鱼、湖底的蚌、水草都看得一清二楚。后湖,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天然大宝库。

我们虽然邻湖,却因为地势较高,粮食往往得靠天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记得父辈们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硬是用人担肩扛,垒了一个十来米高的高台,然后又挖了一条几百米到湖里的引水渠。在高台上铺设输水管道,通过抽水机把湖里的水抽上高台,再通过连接各湾的水渠,把水放到各湾的稻田和水塘。这样,我们就能旱涝保收了。(2012年小村拆迁,就为了那几个银子,居然有人颠倒黑白说这个引水工程跟我们村没有关系,我说放他娘的狗屁。当年父亲和村人一起熬药炸土堆的情景,我还记得一清二楚。你不给银子不要紧,但你不能把父辈的用汗水修建出来的功劳抹杀了。只可惜,自从包产到户后,这套排灌系统虽然每年发挥着作用,但却是掠夺式使用,只用不管,以致年久失修,到拆迁前已是基本上报废了。当年那高高的抽水机台,现在好像只是我们小村唯一的遗迹。)。

每当早上炊烟升起时,濯濯的湖水通过水渠缓缓流过各湾,这往往是各村湾最忙碌的时候。趁这功夫,男人们赶紧担上水桶到水渠里挑水;女人们则端上盆、拎上桶,到水渠里洗衣、洗菜,边忙洗着手里的活计,还不忘了唠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有时候说一两句笑话,似乎整个村子里都流淌着欢乐;这个时候最欢快的还是我们那帮孩子,趁这当儿大人们都去忙活自己的事去了,我们则跳进水渠里游玩、嬉戏,直到各家各户的大人们喊着“二狗子,再不回来就该打屁股了”、“三毛,回家吃饭了”,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像落汤鸡似地一一散去。

春天,湖边的四野会开满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把整个湖水映衬得十分的娇媚。那时的故乡春天里常常是阴雨连绵。这时,我们整个镇子的水就全流向我们门前的这个小湖。那个时候湖里的鱼儿很多,许多鱼儿就趁着水大逆流而上,跑到沿湖的稻田、水塘里,我们则随着大人们到湖边的稻田里张上网,专等水退,那鱼儿又顺水而下全钻进我们的网里,于是我们湾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飘散着鱼香。

夏天是我的后湖最美的季节,正像我儿时的同学在所写那样,“那荷花是满塘满湖地开”。湖里是遍湖的荷花,那些荷花没有一支是人工载种的,全是那几千年、几百年传承下来自生自灭的,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原生态的。远观是荷叶田田、近看是荷花摇曳,那种至纯至美远非人们所能想象。

秋天是采菱的好季节,后湖的菱角(自然是野的了)是出奇的好吃。生的时候,吃在嘴里是甜甜的、嫩嫩的;煮熟后又是粉粉的、香香的。

到了冬天,湖里成了鸟儿的天堂。成群的野鸭、大雁甚至天鹅都会在湖里过冬,鸟儿的那份安详、那份平和给了我儿时许多的遐想。

我最爱跋涉,平生也走过许多名湖。什么杭州西湖、南京莫愁湖、北京未名湖……,这些湖的确都有她们的独特魅力,也让人忘返留连,但我最难忘的还是我故乡的后湖,她永远是我心中最大最美的湖。

2016.7.23


故乡往事(14)后湖莲趣

听老人们说,每年的第一声春雷后,湖里的莲就开始钻慢慢地钻出泥,雷打得越多,那一杆杆如箭矢的荷尖便钻得越快,先是在水里积聚力量,只要一钻出水面,便急不可耐地次第张开自己羞涩的容颜,有的成莲花、有的成荷叶。成莲的鲜艳夺目,成荷的亭亭如盖。于是,我的后湖便成了荷的世界、莲的天地,也成了我们湖边人的天堂。

七月里,大人们每每到湖边干农活时,都会顺手摘一些莲花给我们玩,采一些莲蓬给我们吃。[因为那个时候湖里的资源是共享的(不像现在都是人们承包了),谁都可以在里面找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要你有本事从里面弄回来。]

毕竟大人们给的不过瘾,还是自己弄来的东西吃的香甜。

那个季节,最快乐的莫过我们这些孩子。湖边的孩子,个个都是浪里白条,就连女孩也不另外。我们可以去湖里游泳、打水仗,玩累了,便去荷丛中采莲蓬、摘荷花,当然那都是在大人们不注意的情况下,要不然是会被打屁股的。我们游进荷丛中,透过密密的荷叶往天空上看,哪是荷花、哪是莲蓬,瞅准了,便折断莲杆,不一会,我们的小手拿不下了,于是我们便游出荷丛,爬到岸上,找一个阴凉的地方,扒开莲蓬,剝出莲米,有滋有味地品尝着我们的劳动成果。只到吃得小肚皮溜圆,然后谁喊一声回家啰,我们便一溜小跑地散去。到家之后,自然是得挨打的,因为小胳膊、小腿上被荷杆划出的一道道印痕已暴露了我们的秘密。虽然挨打,但湖中还是得去的,因为那里有我们太多的快乐、太多的欢笑了。

采莲虽然好玩和有趣,但也充满着惊险。记得有一次,我(好像那时我才十二三岁)、表姐、小姑和小姑父去湖里摘莲,小姑父刚把船划到湖中央,老天爷忽然变得天昏地暗,顷刻间,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平时平静的湖水忽然浊浪奔涌。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们好恐怖,虽然会水,但这么恶劣的天气,一旦落水,你就是再会游泳也不一定能保平安无事。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靠自己了,小姑父拼命地撑着船,表姐和小姑使劲地划着桨,好不容易,我们划进一片荷丛中,抓住荷杆把船固定,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我们在荷丛中也就是呆了一、二十分钟,雨才住下,天又是万里晴空。衣服湿透了,个个狼狈不堪,但莲还是要摘的,要不然愧对刚才的那场大雨。于是,我们把小船装了一大堆莲蓬才算返回。

2016.8.8

故乡往事(15)后湖瓜趣

后湖瓜趣

又到了瓜果飘香的季节,看到满大街琳琅满目的瓜果,不由得让我想起小时候。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里,能吃上瓜是特奢侈的事。那会以粮为纲,瓜果之类的经济作物是少之又少,即使市场上偶尔有些卖的,可没有几个舍得去买的,一年里能够吃上瓜的时候可是数得清。

一、种瓜咀上

村里种瓜的地方叫寨咀,那块属坡地,地势是中间高,三面临湖。因为没有房屋大树的遮挡,那儿阳光特充足,再加上临湖,水是不用愁的。咀上离最近的村子也得有一里地的距离,这样,也少了鸡鸭猪狗的烦扰。为了种瓜,父辈们在头年冬天里,一担一担的往咀上的地里挑上粪肥,给地加足了“油”。这阳光、水、肥都有了,可算是万事俱备了。到了第天年春上的谷雨前后,就开始种上瓜苗。瓜苗种上了,也就是把吃瓜的希望种下了。

咀上种瓜了,那会少年的我会和小朋友们利用周末放牛的机会隔三岔五地跑到咀上看瓜的长势。眼瞅着,那瓜苗长成了瓜秧,瓜秧又爬上了藤,藤上再结上瓜,那吃瓜的希望基本上越来越大。那会咀上的瓜地里一般只种我们那儿很普通的西瓜、八黄瓜和菜瓜,到了七八月份,地里的瓜基本上成熟了,我们有事无事往咀上跑的更勤了。看着躺在瓜地里的那些黄的、绿的瓜儿,心里充满着兴奋和激动。

二、种瓜人“干啥”

“干啥”是河南人,因为人和他说话时,他嘴上总是那么一句“干啥”,久而久之,村里人干脆把他的大名都忘了,直接喊“干啥”。

记得是那年的冬天早上,早起上地的村人在村口发现了一个躺在地上又冻又饿的河南人(要饭的,那会,我们那儿对要饭的一律称之为河南人,因为要饭的确实是以河南人居多),村人一向乐善好施,见到这种情形,便七手八脚地把这个河南人抬进村里,从生孩子们人家里要点红糖化些儿开水,又熬些粥给他喝,再找些旧棉袄啥的给这个河南人穿上,算是救了他一命。为了报答村人的救命之恩,干啥主动要求留下为村里做点事。村人也见他可怜,再加上听说他会种瓜,正好也派上用场,便在咀上给他搭了个窝棚,一家一户凑些锅碗瓢盆床单棉被啥的,为他在咀上安了个家。生产队也隔三岔五地派人给他送些米油等生活用品,他自己则利用咀上的空地种些蔬菜以自给自足。

依稀记得那会“干啥”大约五十岁左右的年纪,瘦瘦的,腰稍显佝偻,脸上总是胡子拉碴的,灿烂的笑容里露出的是一排整齐的白牙。只知道第二年种瓜的时候,可是“干啥”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他硬是把个几十亩瓜种得水灵灵、甜蜜蜜的,取得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

因为“干啥”的原因,在山东从军十五年,对于山东话基本上是一直不会说;但在河南只呆了六年,却把个河南话学得几可乱真。

三、运瓜

知道要摘瓜了,我们小朋友会早早跑到咀上,帮着大人们把瓜抱到湖边的船上,待满满的几船瓜装完,我们会随着船儿一起把瓜运到离家最近的湖边。从咀上到瓜上岸的地方,有大约三四里水路,其间有一里多水路全是摇曳的荷花。大人们划着船儿,我们小朋友则坐在船帮上,两条腿放在水里,不时地撩起水来,打起水仗。见有莲蓬或是荷花时会顺手摘下,然后坐在船帮美美地吃着甜甜的莲米,亦或把莲花的花瓣扯下扔进水里,看着花瓣漂在船后的水面上。过了荷花的水域,则是一条长长的水道,水清见底,煞是可爱。这会,我们会齐齐地跃进水里,跟在瓜船后面拼命地朝前游着。那会小胳膊小腿的,小船一摇浆就是几丈远,一会就把我们远远地扔在船后。这会摇桨的叔叔哥哥们会在前面停下船,待我们游到船跟前,再一把把我们拎上船去。待我们稍为歇息一会后,我们会又一次地跳进水里,跟在船后。如此往复几次,只到力尽精疲才会老实地坐在船帮之上。

四、分瓜

分瓜了,这是我们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啦!知道大人们去咀上摘瓜了,我们就会在家里幸福地等待着。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我们会迫不急待吆三喝四地拎上蓝、提上袋、担上筐出门,边跑边喊:分瓜啰!分瓜啰!那种兴奋,那种自豪,那种激动,现在的孩子们是绝对体会不到的,分瓜的时候就像过年一样。

起初,先是我们孩子们跳着蹦着杀奔湖边(大人们因为还没下工),把自己随身带的蓝、筐、袋等物摆在湖边的空地上自动排好队,然后纷纷跃进水里游泳等着运瓜船队的到来。瓜来的时候,小村的人也差不多都到了,于是大家一个挨一个地从船上下着瓜。人太多,想帮把手都轮不上我们孩子,我们只有在水里游泳的份了。有时船上的大人们高兴了,也会给水里扔上几个瓜给我们抢,抢到了瓜,我们就用小拳头把瓜砸开,你一块我一块地吃着……呵呵,那个高兴劲就别提啦!

瓜分了,就是往家里拿了!每家每户都在百八十斤以上,我们小人们是担不了的,便亦步亦趋地跟在父母后面。这个时候往往夕阳西下时,红红的太阳慢慢退出地平线,父母担着瓜的身影在夕阳映照下愈显高大。正好有一群鸟儿迎着我们飞来,夕阳、归鸟、炊烟……和跟在父母后面的三个小跟屁虫,那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仿佛越来越清晰。

2016.8.16

故乡往事(16)后湖菱趣

(故乡的后湖物产丰富,尤以鱼、藕、菱为最。)

后湖没有莲的地方,往往会有菱。每年的七月七前后,菱会静悄悄的开着一种小小的、白色的花儿,绿绿的叶子飘浮在湖面上。

每年的这个时候,是菱成熟的季节。那会,湖上会荡起一只只小船,或是飘起一个个大木桶,小船上或三五人、木桶里或是一人,这些都是采菱人。

采菱是那个时候农村里换取油盐钱的好季节,生产队里往往会轮番地派一家一户去湖里采菱。这个时候,小队里会将所有的船都用上,一条船上一般有一个年轻的壮汉(他的职责一是划船、二是负责船上人们的安全),三四个妇女,壮汉撑船,妇女采菱,采菱归来后,妇女们会将自已的菱角一人匀一些给壮汉,以作壮汉的辛劳费。

那时,天刚蒙蒙亮,母亲就会和湾里其他的妇女们一起带上午饭去采菱。采菱基本上是一整天,早上出去,下午四、五点左右回来。手脚麻利的妇女一般能摘一百四五十斤,就是慢的也会有百八十斤。母亲一出门,我们兄弟三人就会盼着母亲早点平安归来,好吃上那嫩嫩的菱角。快到母亲回来时,父亲都是早早到湖边,帮母亲把菱角担回。菱角一回来,我们一家人又开始忙碌起来。父亲到灶上烧上水,我们兄弟三人则分批把菱角倒进早已准备好的一个大木盆里,然后用清水泡上,嫩的菱角就会飘起。这样,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嫩的和老的分开,嫩的一般是归我们哥仨饱餐一顿,老的再放进锅里煮熟,准备第二天去镇上卖。当然,老的菱角煮熟后,我们一般是舍不得吃的,因为要换钱。母亲就会让我们一人抓上一把,有时候怕菱角尖上的刺卡着我们,干脆用刀给我们剁开,这嫩的和老的都是各有各的滋味。

第二天,母亲三四点钟起床,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子,一般都是我陪母亲去镇上卖菱角。一来是给母亲壮胆,二来给母亲帮忙。我和母亲上路时,月亮还挂在天上,路上也有几个和我们一样的卖菱人,担着百八十斤的菱急匆匆走在去往镇里的路上,都是为了赶早好占一个好地方,以便早点把菱角变成一毛一毛的票子。家里去镇上大约需一个小时左右,等我们到了镇上的集市,天已快亮了,集市上除了几个卖菱人之外,大部分是一些卖菜的。母亲稍为歇息之后就开始了卖菱,一般是一毛钱一斤,母亲给人称菱,我在一旁收钱,百八十斤菱一般得用上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卖完。两天的辛劳能换回十来块钱。这个在当时的农村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母亲就用这钱给父亲买上一包烟,给我们买上一些学习用具,再给家里买些生活用品。可那个时候我们不懂事,因为三弟上学时给人家哥俩欺负了,我听说后带着二弟、三弟把那家哥俩一顿胖揍,那家人背着那哥俩硬说我们把人家打伤了,要我们赔医药费。害得母亲摘了三天的菱才算把那家的医药费给赔上.

如今,后湖的菱我已是好多年没有吃上了(听三弟说后湖的菱已是很少了),是否还像儿时那么嫩甜?

2016.9.8

故乡往事(17)后湖传说

(根据二爷爷、三爷爷的故事整理)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老家美丽的后湖中曾经有两个精怪,一条是鲤鱼精,一条是黑鱼精。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为了争地盘,两条鱼精常常把个原本宁静的后湖搅得地暗天昏腥风血雨的,湖岸边的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深受其害。

掌管这一带的土地爷看到这些,有些坐不住了,再这样下去只怕玉帝会怪罪的,到时候少不了牵扯到他。土地爷想,长期这样斗来斗去的也不是个办法呀,这个湖里只能有一个精怪,要不然,还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有一天,土地爷想了一个办法。那天,他把两条鱼精叫到一起说,你们成天这样斗来斗去的实在有伤和气,不如这样,我今天就当个和事佬,这个湖里只留一人,你们谁有本事在一个时辰内在湖边做出一百个咀子(咀:我们老家人把湖岸边突进湖中的那部分土地叫咀),你们就是这个湖的湖主,输了的,请自动退出此湖,你们看,此法是否可行?两条鱼精也是斗得没脾气,心想这也许是个办法,便都同意了。黑鱼精有些胆怯,不敢出战。鲤鱼精见状就说了声,我来!

土地爷就以当天子时开始丑时结束为期。平时受惯了黑鱼精欺负的那些鱼鳖虾蟹们,纷纷在一旁给鲤鱼精助威。子时一到,只见那鲤鱼精精神抖擞地把大尾巴一摇,一个咀子就出现了,再一摇,第二个咀子又出现了......,半个时辰过去后,鲤鱼精已用它那威力无比的大尾巴摇出了66个咀子,一旁的鱼鳖虾蟹们看得起劲,只是那黑鱼精已开始面冒虚汗,心开始的发慌起来,照这样下去非输不可。在离丑时还有一些时间时,那些鱼鳖虾蟹已开始倒计时了:十、九、八、七......。坏了坏了,眼看鲤鱼精胜利在望,怎么办?怎么办?黑鱼精忽然心生一计,正当大家数到二时,他见大家不注意,用它那扁扁的嘴巴忽然响起了大公鸡的叫声。刚好摇到99个咀子的鲤鱼精一听到公鸡的叫声,已不敢怠慢,忙不跌地一个鲤鱼打挺跃出湖面,飞上天庭报到了!原来,玉帝老儿有个规矩,所有神仙鬼怪只能在每天的夜间到人间活动,只要公鸡一叫,就必须到天庭应卯,否则将严惩不怠。那鲤鱼精听到公鸡叫了,为了活命,那里还顾得上争地盘呀,自然是先上天庭要紧。

一百个咀子虽然没够,但黑鱼精自知胜之不武,就悄然退出了后湖。自此,后湖就如今天般风平浪静,美丽无比。也是自此之后,后湖就有如今天的桥咀、寨咀、葫芦咀之类的99个咀子了。

2016.9.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