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事焉,勿望勿助,不拔苗助长,是孟子一生学问的基础。任何KPI指标,都会带来拔苗助长。现代管理学说考核指标会带来指标制定者想象不到的可怕后果,而中国自古就有这经验。美国人搞目标管理,日本人提出方针管理。方针管理,就是必有事焉,勿望勿助。所有日本管理思想和美国不同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是儒家思想。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必有事焉,事,张居正解说,就是用功。正,是预期其效,老是在问结果。必有事焉而勿正,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管努力,别问效果。朱熹解说:“养气者,必以集义为事,而勿预期其效。”
张居正说:浩然之气,是由集义所生,不是义袭而取,来源于日日事事不断的积累,要想浩然之气充足,需要怎么做呢?必须从事于集义,靠积累,功深力到,自然充足。切不可预先期必,一定要得到什么效果,一面用功,一面要效果,那进修本来是一种志向,却变成了谋利的私心了。
心勿忘,勿助长也。
时时刻刻都不要忘了自己要做什么,每时、每刻、每事,都只管照既定方针原则去做。但是,切不可躁进求速,使得本来光明正大之体,反遭矫揉扭曲之害。在每件事上,都不要忘了基本原则和既定方针,则浩然之气有所养。不要去违背规律帮助他生长,则浩然之气不会受伤害。
就不要学那拔苗助长的宋人。他担心禾苗不长,就去一棵棵把苗子拔高一些,拔得腰酸背痛,十分疲倦地回家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赶紧去一看,禾苗都枯槁了。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太少了!
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太少了!
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太少了!
就是我们每一位!公司的考核指标KPI,大部分是拔苗助长。包括各国政策,刺激经济,处处都是拔苗助长。管理学上道理讲得很清楚,考核指标,会带来指标制定者完全想不到的可怕后果,任何KPI,都100%必然会带来拔苗助长。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命案必破,就必然会带来冤案。你要求我必破嘛,我抓个人来杀了就是。王阳明剿匪,第一条规定是严禁将领私自下乡剿匪,因为你给他制定一颗首级奖励多少钱的机制,就有将领会去剿一个村子,把老百姓人头拿回来说是土匪,找你领赏,这些管理经验,自古就有。
所以破案,剿匪,平叛,都是必有事焉,勿望勿助,不可拔苗助长的事。其他如个人学习进步,公司管理的事,就更不用说了。美国人提出目标管理,日本人提出方针管理。方针管理,就是孟子的思想,就是必有事焉,勿望勿助。所有日本管理思想,与美国不同之处,都是儒家思想。
接着读孟子:
认为培养浩然之气没有用而不去干的人,就好像种田的不去除杂草。
违背自然规律去求速效的人,就是拔苗助长。这种助长的行为,非但没有益处,还会害了他!
这一段,震铄古今。留下一个成语,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拔苗助长;现在也每天都在干拔苗助长的事。
还留下一个成语“勿忘勿助”,有人说是道家练功的心法,练功嘛,你要照着师父教的去练,不能成天惦记着什么时候练成,那就永远练不成。这里我们看到,勿忘勿助,是孟子的话,不是道家提出来的。
必有事焉,勿忘勿助,不要拔苗助长,我们的毛病都在这儿!该做的,他老忘,不去做!不该拔苗助长的,他每天都想拔!这个问题,王阳明讲得最透彻,他有一次说:
最近来山里跟我讨论学问的,好多人谈到“勿忘勿助”的功夫很难!我就奇怪了,问,这么简单的事,难在哪里?他说:“勿忘,是要忘记什么呢?勿助,又在什么地方勿助呢?搞不清楚,所以难!”
于是王阳明说,好吧,我们不要谈勿忘勿助,我们只说这“必有事焉”。必有事焉,就是时时刻刻去集义,集义,就是致良知。时时刻刻下这“必有事”的功夫,一刻也不间断,一事也不违背,若是间断了,违背了,就是忘了,这时候就要勿忘。如果贪巧求速,老想下点快功夫,就是拔苗助长了,这时候提醒自己勿助。所以一切功夫,专注于“必有事焉”。“勿忘勿助”,不过是给你提个醒。这是何等明白简易,洒脱自在!今天你不去“必有事焉”上下功夫,空悬个勿忘勿助,要找点时来勿忘,又要找点事来勿助,就像要煮饭,你锅里既不放米,又不放水,尽惦记着添柴放火,那你要煮出个什么东西来?
张居正说,孟子一生的学问,都从集义中来。而告子的强制其心,正是宋人拔苗助长之害。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两千多年过去了,还是拔苗助长的人多!
我的孟子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中国华侨出版社
孟子正义,焦循,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