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问题导入——上周我们使用垫圈的重力和气球的反冲力作为小车运动的动力,那我们手上的橡皮筋也能有这样的“动力”吗?
学生通过“拉一拉橡皮筋”活动,初步感知弹力,感受橡皮筋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形变,而学生双手间感受到的一个往回扯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探索
1.请你仔细观察并思考,如何利用橡皮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学生先思考说说组装橡皮筋小车方法,九个班的孩子都没有一次就答对的,需要不断修正方案。最后再借课件明确缠绕橡皮筋方法,一段打结系在车架上,一段缠绕在车轴上。
2.接着演示一次打结和组装方法,演示缠绕橡皮筋时,有两种方式,皮筋固定在车轴套上可以往前绕,也可以把橡皮筋固定在车轴套上后往绕,这两种缠绕方式都可以吗?会对小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推测缠绕方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方向,并进行预测,分发材料后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
3.小车如何才能行驶得远一点呢?为了让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可以设计分别缠绕几圈橡皮筋?讲明实验要求和记录要求后,就近安排分组合作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研讨
实验得出“缠绕橡皮筋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这样的结论。
后记:
1.没有给学生规定缠绕圈数,由小组讨论自由决定,所以有的组最大缠绕12圈时,软尺不够,他们就量一块瓷砖长度113cm,进行计算后只测量超出瓷砖的距离。
2.由于实验中总是在地面上进行,学生把地板擦得锃光瓦亮的,各小组之间偶尔还要抢地盘,就需要调节一下他们的实验氛围,要和睦相处,团结合作,他们自己也能想办法,两个组“拼实验”,两个组的软尺拼一起,两个组的小车并排一起跑……
3.学生不会计算带小数点的平均数。有两个班是提前说了第二天每个实验小组带一个计算器来,其他班计算平均数的办法是,我把一体机上的计算器和计时器一起放在屏幕上,做完一轮实验的小组可以去一体机上进行计算,但是这样稍显混乱。
4.活动手册中关键字(远、中等、近)描述小车行驶距离时,有歧义。这个九栏表格应该合并成三格,在不同圈数上去描述小车的行驶距离,而不是每次实验去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