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森
0 嫉妒
今天在简书上闲逛,突然看到一篇文章让我眼前一亮——《我有一份构建知识体系的书单(内含600+电子书),你要不要》。4000+的阅读量,1000+的留言和400+点赞,让我这种简书小白何止是羡慕。拜读,立刻点进去拜读!
what?!Kidding!除了前面寥寥几行自述以外,下面是长长的书单和影单,单纯的清单!对书籍没有介绍和评论,对电影更是简单粗暴,只有一个名字。好吧,我承认我是嫉妒,赤裸裸的嫉妒。为什么自己辛苦码字,为了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左右思量、反复斟酌、耗费脑细胞无数。别人却可以轻松收粉,挥笔爆文。
我仔细检查了一下电脑里的电子书存货一共有15000+,去掉不靠谱、排版质量不好的,应该还剩下13000+。我是否也拿出来分享一下?“啪”,我反手给了自己一个耳光,一点鼠标把所有的电子书全删掉,世界清静了。我都不喜欢的东西,怎么能拿出来忽悠人。
1 恐慌
在当今社会,本领恐慌、知识恐慌已经成了青年、中年甚至老年的普遍现象。没办法,科技发展的速度太快,社会在拼命追赶科技,我们这帮“劳动力”只能跟在社会的屁股后面玩命跑,对手不但有但碳基还有硅基。我们是多么羡慕古人,熟背四书五经基本就可以混一辈子的饭吃了。高中毕业曾经是高学历的历史,也不过是几十年前的事。现在在大学里学的,除了基础知识以外,很多还没毕业就过时了。一个新技术从理论出现到实际应用,所耗费的时间在飞速的缩短。知识的存量已经不再重要,现在强调的是知识的流量。
因此,知识付费、网络课堂层出不穷,就是因为有需求才会有供给。有人说“能够提供完备的知识体系和书单”,能得到如此的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从个人经历和所见所闻来看,恐慌更多是因为迷茫,不知道方向,不知道对错,不知道路到底通向何方。因此,越努力越迷茫,越迷茫越恐慌。有如在黑暗中行走,磕磕绊绊,不知道何处有光。
2 应对
我也曾困惑、也曾恐慌,也曾午夜惊醒汗湿脊梁。为此曾经三教九流、古今中外、经典快销的书都看过一些。看的时候热血澎湃,看过之后照旧抓瞎。为啥?现在看来原因有三个,第一所学不成体系,第二所看不够深度,第三不知道如何与现实结合。
我现在的应对,就是加强三个方向的阅读和学习。第一个是自己从事行业的学术最前沿的书籍或信息,第二个是自己所要学习的专业最经典的书籍或者基础性的书籍,第三就是各个学科的入门书籍或通俗读本。
目的有三个。第一个就是保持自己在行业内的信息优势,预判行业发展并做出应对,成为圈子内的信息来源和传播中心。第二是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从基础就开始夯实,对其有个准确的整体认识,这个观点是来自于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强烈推荐)。例如想了解西方的宗教或者艺术,那圣经就是必须要仔细研读的;如果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那《春秋》和《尚书》是绕不过去的;此外《国富论》、《情商》、《千面英雄》等等都是各学科的基础或者经典,读一本经典胜于读百本快销书。第三,触类才能旁通,现在学科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特别是心理学和经济学已经高度融合,多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里都有大量心理学的分析和应用。
3 奔跑
人生是个长跑,只要没退场就有机会反超。时代发展再快,也不会明天就移居月球。在时代的大潮前,恐慌是正常的,甚至是一种优秀的表现。不过也要认识到,如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个人的成长也是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的建议就是选定一个方向,奔跑,坚持奔跑,哪怕气喘吁吁、狼狈无比,哪怕不被理解、满是嗤笑。汗水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会在哪里。别人在哪里耻笑,后天他还在那里,你已经把他抛在远方。
我常对自己说,现在流的汗,就是当年偷的懒,还好现在有心眼,走起!
“努力,你明天也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你今天一定会过得很爽”,这是网上比较流行的一句心灵砒霜。我想大多数人可能都忘了马云当年的一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就会很美好,关键是我们要活到后天”。
前面的路,没人能够替你我走,道声珍重,不要回头。
4 网盘
额,我网盘上还有几万本书,有人要吗。
poker face。^-^
无戒365训练营,坚持是一种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