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学习过程中偶然又再一次阅读了鲁迅的《孔乙己》。读后又有新的感悟。
在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鲁镇上的人说孔乙己因为“好吃懒做”所以才走上偷窃之路。但我们仔细阅读小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小说这样写到,“他在我们的店里,品性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为什么他在酒店里如此讲信用,而对自己的主人却不讲信用呢?其实这里存在着更为隐秘的心理动机:孔乙己在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面前感到心理不平衡。他们都是读书人,都有文化,但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成了“人上人”,唯独他成了“人下人”。他们成了“人上人”,实际上已经不需要文化。有了“钱”,有了权,就有了他们的一切。“文化”对他们只是一种点缀。真正需要文化的是孔乙己。但不需要文化的却拥有文化的权力,被社会认为最有“文化”的人;而需要“文化”的孔乙己却没有文化的权力,被社会认为没有“文化”的蠢材,到处受人嘲笑,并且不论如何辩白也是辩白不清的。“书籍纸张笔砚”是“文化”的工具,那些“人上人”实际上是不需要文化的工具的,他们没有这些照样过活,照样威风,这些只是他们家的一些摆设,但他们却有“书籍纸张笔砚”,孔乙己是需要“书籍纸张笔砚”的,是依靠这些过活的,但他却没有。孔乙己在下意识中大概就觉得这一切实际是应该属于他的,所以,尽管他知道偷走这些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但还是忍不住要偷。孔乙己不偷酒店掌柜而偷何大人、丁举人,是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的。就其实质的意义,这是向权力的宣战,向社会权威的宣战。大概也正因为如此,何大人和丁举人才对孔乙己才如此的残忍和凶暴。对于何大人、丁举人,“书籍纸张笔砚”未必那么重要,他们痛惜的也绝不是这点财产,他们愤慨的是孔乙己对他们权威地位的蔑视,是孔乙己内心那点说不出来的隐秘愿望,是无法被短衣帮顾客所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