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命危险,我们能接受的数据是多少呢?当是与自己无相干的人,可以是100人,甚至更多。而如果是自己的亲人有生命危险,我们却希望一个都不要有。面对我们的教育,当自己学生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时,我们的教育又会怎样呢?
我们学校五年级付同学因父母是近亲结婚,面部长相和行为举止都有一些特殊。付同学也不爱卫生,衣服整天都脏兮兮的。
为避免影响到其他同学,班主任把他的座位安排在教室的角落里,与前面一排和旁边一排同学的桌子都相距一米之外。
与年级组询问问题学生,付同学进入了我的视线。
我来到付同学班上,对他说我是学校校长,想跟他做朋友,还与他拉钩!同时我也给这个新朋友提了几点要求,希望他上课时遵守纪律,听讲累了乏了,可以画画,读课外书,但是不能影响其他同学,他怯生生的点头答应了我。
我告诉全班同学,付同学现在是我这个校长的朋友了,谁和他做朋友,谁就是校长的朋友!
此后,在校园里,我经常看到付同学在我眼前晃来晃去,衣服明显整洁了很多。
一次我穿着高跟鞋巡校。付同学突然蹿到我面前,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朱老师,常穿高跟鞋,不利于健康!
那一刻,我感激地摸摸他的小脑袋,他羞涩地跑开,猛地又回头对我说:“我会做语文作业了”!
当付同学只是别人的孩子时,班主任视他为问题学生,与同学绝缘。当付同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朋友时,他回馈给我们的却是感激和感动。
也许像付同学这样的孩子,智商确实有问题,即便我们再用心良苦,他们也无缘985、211这样的高等学府。但只要我们用心、用情,与他们真诚以待,主动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帮助每一个孩子,就可以还社会和每一个家庭一位健康阳光的孩子。
由此及彼,如果我们能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或是朋友,我们的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就不会那样消极、被动。我们的教育就会多一份主动,多一分投入,多一份想法,多一份沟通。
那时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一种规范,他会成为一种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彰显的一种宝贵、隐形的教育资源,真正让我们的学校成为人人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