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大家如何对经典做出定义,我都认为先有经典著作,然后有经典作家,正所谓内容决定形式,经典著作是内容,经典作家是形式,经典著作的内容决定经典作家这个形式。通俗点讲,它的逻辑顺序就是这样的,作家先写出作品,这个作品经过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一些不好的作品被无情淘汰,一些好的作品被奉为经典,经典作品的作者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奉为经典作家。
然而有人却认为,先有经典作家然后才有经典作品,没有经典作家怎么能有经典作品哪?
当时只认为这种思想极其荒缪,但细思极恐。一些社会地位高、经济富有的人,在获取了政治经济财富后,他们开始转向学术,以获取专家的头衔。由于他们自身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力,他们的学术也很快得到承认,甚至有些会被认为是经典,大家认真学习。这里就是先有经典作家,才有的经典作品。
每种思潮的出现都有其存在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原因,如果只是简单认识或处理,就会陷入片面性。就像“我思故我在”,第一次看的时候,这是唯心主义,对其嗤之以鼻。后来了解深入,思考深入的时候,才明白其蕴含深刻的内容。
笛卡尔认为,我愿意假定,一切真理的源泉不是仁慈的上帝,而是一个同样狡猾、同样有法力的恶魔,施尽全身的解数,要将我引上歧途。我愿假定,天空、空气、土地、形状、色彩、声音和一切外在事物都不过是那欺人的梦境的呈现,而那个恶魔就是要利用这些来换取我的轻信。我要这样来观察自己:好像我既没有双手,也没有双眼,也没有肉体,也没有血液,也没有一切的器官,而仅仅是糊涂地相信这些的存在。
同时,笛卡尔认为,我在思考他们的存在,说明我的思考是存在的呀,所以我是存在的,故有“我思故我在”。
另一方面,经典作家一生往往产生很多作品,几百万字到几千万字都有,经典作家的所有作品都是经典吗?显然不是。只有少数作品才能称得上经典。所以面对经典作家的作品,我们也要选择。选择其经典仔细反复阅读,以获得思考的灵光。如果盲目崇拜经典作家,每一个经典作家的作品都要仔细阅读,势必会陷入庞杂的文字中不可自拔。到头来,只会徒劳无功。
当然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对于一些经典作家的作品,有专门的研究。例如对鲁迅的研究,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人员。那他们就需要大量了解鲁迅的作品,甚至是所有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作家本身的写作特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了解经典作家的所有作品,如果只是了解一部分我们就不能全面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内涵。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我们只需要了解基本经典作品即可,太多的作品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的益处。
还有就是一些作者并不出名,甚至你都没有听说过。如果你认为是先有经典作家后有经典作品的话,你就会放弃对其的了解。但结果洽洽相反,有些作品只是埋藏在沙粒中的珍珠。只有善于发现和具有鉴别力的人,才会发现真正的珍珠,而不管在什么样的沙粒或海滩。一些优秀作品正如躺在文字海洋中的珍珠,只有抛弃偏见敢于发现的人才能真正发现优秀的作品。
在治学的路上,既需要名师指路,也需要自己刻苦钻研,探索新的道路,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瑰宝,创造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