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屋顶和主塔塔尖被一场大火烧毁,之后由独立出版公司GoArchitect举办了“巴黎圣母院设计大赛”,向全球的设计师征集修复方案。
近四个月来,共有来自56个国家的226个参赛作品进行比拼,最终经过3万多人的投票,来自中国设计师蔡泽宇和李思蓓的名为“巴黎心跳”的方案脱颖而出,获得了冠军。
蔡泽宇和李思蓓认为巴黎圣母院见证了巴黎800多年的历史,每次灾难都给它留下了印记,成为其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将新塔尖用多面镜子来诠释,使之与不断变化的环节想匹配。
在顶部是名为时间胶囊的磁悬浮装置,计划每半个世纪开放一次,它既保留了过去的记忆,又为未来故事预留了空间。上下浮动的时间胶囊与城市一起呼吸和跳动,正呼应了它“巴黎心跳”的名字。
塔尖内部的反射形成了一个城市万花筒,巴黎圣母院玫瑰窗的美与逻辑在新设计中也得到了新的诠释,通过反射,人们可以看到周围的城市和自己的肖像在此拼贴,交汇在时间胶囊之下,在时空中感受巴黎的心跳。
如何修复巴黎圣母院?是按原样修复,还是使用新材料重新设计,一直充满争论。而从大部分设计作品来看,全新设计方案似乎更多。
其中诺亚方舟的灵感被多国设计师运用,美国设计师Jimmy Li和Susan Lin的诺亚方舟方案,乍看之下像是误入了某家网红酒店的无边泳池。
泳池上面的步道象征着人们对信仰和怀疑就像水上行走,两边略低于泳池的几棵树林则象征着伊甸园。
如果从街景上望去,新的屋顶就像一条在塞纳河上航行的诺亚方舟,只是对诺亚方舟如此现代的表现似乎有点过于激进了。
来自俄罗斯的设计师也同样想到了诺亚方舟,他们认为巴黎圣母院就像一艘已经航行了几个世纪的大船。设计以巨大的十字架作为中央桅杆,风格化的三个十字架展现了这段历史见证的全部力量,引领者这座建筑继续驶向未来。
巴黎的历史将被镌刻在中央桅杆的内置黄铜面板上,石头铺就的中心路径两侧是两个浅水池,环绕四周的圣象元素增添了美感和象征意义。
韩国设计师的诺亚方舟方案也是在屋顶直接停放一艘船,中心的尖塔也可以充当桅杆。
同样是诺亚方舟主题,英国设计师又完全不一样,该设计以环保为理念,呼应着于全球变暖相关的《巴黎协定》,新屋顶将成为一个全息的动物世界,象征着诺亚方舟上的所有动物。
巨大的光漏斗将光线和新鲜空气带入教堂内部,该方案的设计者还表示,在经历过火的考验后,巴黎圣母院的下一个考验会是水吗?当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大教堂时,漏斗就会像一个脉动马达,让方舟安全地漂走,完成“诺亚圣母院”的使命。
众所周知,以以色列为代表的中东农业滴灌技术非常发达,而这次来自黎巴嫩的设计师灵感大概就是来自这种滴灌技术吧。
设计师把屋顶的这个超大型洒水塔誉为圣水塔,可以用它来洗礼人们的道德和灵性,在特殊节日可以为市民和游客喷洒圣水进行祝福。
当然它也有非常实际的功能,那就是下次再遇到火灾可以直接参与灭火,这种集精神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设计方案,不知道你怎么看?
灵感来自于水与光的“光之瀑布”作品也曾入围了冠军角逐。从天而降的瀑布象征着生命和治愈,抚慰着所有的创伤,黑暗中的“光之瀑布”就像上帝的奇迹和爱,让人们更加接近他。
一个两边和上面都有窗户和喷泉的艺术画廊,一个中央瀑布,一个观光塔作为焦点,会给人们带来建筑内外的美妙体验。
来自中国香港的设计师也运用了水,不过是雾化的水,一个高压喷嘴系统将圣母院的屋顶变成一处雾中风景,硬朗的哥特建筑配上雾化的屋顶,一个虚实结合的作品也算蛮有意思的。
在纽约世贸大厦被恐怖袭击撞毁后,光柱常常成为一种纪念形式。有英国设计师在对巴黎圣母院的修复设计中也采用了这种方式,从屋顶射出的光柱,即使在遥远的市郊也清晰可见。
光作为一种符号,既有着宗教内涵,又成为巴黎圣母院大火灾难的一种记忆。
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而哥特风格的理念就是尽量接近天空,接近上帝。因此在为圣母院重生设计时,斯洛伐克的设计师也同样想到了光柱。
一束直通天际的光柱,成为迷失灵魂的灯塔,是连接天地的通道。
将屋顶作为花园来延续城市记忆的方案,也被好几个设计师所采纳,不过在具体实现上却有所不同,有设计师将其做成一个露天花园,人们可以在屋顶感受自然的美丽。
有的设计师则将其变成一个温室的花园,那些绿色的植物在玻璃屋顶下吸收着阳光,成为室内环境的点缀。
来自日本的设计师则以虚无为主题,将自然融入屋顶。其认为屋顶的烧毁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再重建的时候只建造金属框架即可,其他的交给自然。
绿色植物在时间的抚慰下,发挥自然的魔力,屋顶在历史长河中会逐渐变成一座漂浮的森林。
而从绿色中溢出的光会通过中间的洞口洒进教堂,让里面的人体会到自然的力量,而那场大火所造成的伤疤,逐渐会通过森林的复兴而愈合。
来自法国设计师的作品也主打可持续发展,将塔尖做成一个风力发电机,将为教堂夜间照明发电,只是这个设计图上的感觉未免也太随意了吧!
之前巴黎圣母院火灾时,很多人在朋友圈想起了卡西莫多,现实中的巴黎圣母院并没有敲钟人,但却有养蜂人。圣母院的屋顶曾住着18万只蜜蜂,并且在4月的火灾后全存活了下来。因此法国设计师在新方案中特别用木质肺泡为养蜂人安放蜂箱使用。屋顶的植物、花朵和昆虫将在教堂顶部创造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巴黎圣母院的镇院之宝——管风琴在上次大火中也保存了下来,有设计师则以此为灵感,将管风琴进行放大,将屋顶做成11个风琴尖塔。
当内部管风琴变成外部的建筑结构时,整座巴黎圣母院便化生为一座巨型管风琴,11个尖塔,11个声音,巴黎圣母院的声音和歌声将响彻整座城市。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花窗一直是它的一个重要标志,可惜的是在火灾中已经损毁,来自德国的设计师因此将类似的花窗作为尖顶的标志。
一个钢结构的穹顶装饰着蓝色、红色和黄色的彩色玻璃,将逐渐消失的阳光转化为迷人的内部照明。随着阳光的照射,五彩缤纷的图案在木地板上飘荡,给房间带来了微妙而稳定的运动。
建筑有生命吗?无法重建的建筑就表明已经死了,而巴黎圣母院的修复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但其毁坏的屋顶依然是不可挽回的。
因此有美国设计师用横竖两个透明十字架棺材来提醒未来人们铭记这次难忘的大火,以及巴黎圣母院美好的过去。
当悲剧发生时,有时候需要建立一个纪念碑。来自巴西的设计师就将纪念碑理念融入到了自己的设计中。
新建成的哥特式尖塔再次出现在屋顶,周边的金属结构包裹在木材中,模拟一个正在建设的建筑,从而让世人铭记4月的那场大火。在功能上,该结构与屋顶地面相结合,成为休息、展览和景观的装饰。
如果说以上设计师们把过多的把目光放在了圣母院本身,那么来自白俄罗斯的设计师则另辟蹊径,他们认为巴黎圣母院作为巴黎历史的见证,我们不能改变它的面貌,应该原貌复原。
同时在复原之后,在塞纳河对面建造一座瞭望塔,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塔顶欣赏这座巴黎的地标了。
而要是想在所有设计中选一个脑洞最大的作品,那么小编最后会把票投给越南设计师,越南的方案更像是个以圣母院为中心点的未来水上乐园。
从塞纳河援引而来的水渠通向圣母院的屋顶,游客甚至可以乘船到圣母院屋顶俯瞰巴黎美景,单看其设计图还是挺有动漫风格的,不过如此脑洞的作品也注定是个纸上项目了吧。
虽然最终冠军方案已经出炉,那么你又最喜欢哪个设计呢?
文_ 候鸟旅行 (想了解更多资讯可关注公众号:houniao51)
图_ designnotredame,如侵权劳烦告知删除
版权归候鸟旅行,转载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