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勤奋”与“高品质懒惰”

勤奋的反面是懒惰,这好像说一个人只能有两种选择:要么做一个勤奋的人,要么做一个懒惰的人。事实上,人的行为是不能够简单地用勤奋和懒惰的二分法来概括的,至少我们可以把它分得更细一点:勤奋、懒惰、高品质、低品质,这样我们至少能看出四种行为:高品质勤奋、低品质勤奋、低品质懒惰、高品质懒惰。

我们大多数人基本上都在低品质懒惰和低品质勤奋当中,很少去谋求甚至没想到会有高品质勤奋和高品质懒惰。

还有一种高品质懒惰,类似于“懒蚂蚁效应”,是用一种特殊的“奥卡姆的剃刀”去掉一切不值得做的事情。

当你动用这个剃刀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事情是不值得做的,但这里有一个对我们的认知的挑战:你怎么知道哪些东西是要剔除的,哪些东西是不能剔除的?当你能够使用“奥卡姆的剃刀”把那些不值得做的事情剔除掉的时候,你可能处在某种闲散中,但要获得这种闲散和懒惰需要很高的认知能力,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高品质懒惰之外还有一种高品质勤奋:这件事是必须做的,那你很可能陷入到低品质勤奋和高品质勤奋的冲突中,虽然很多人是感受不到这种冲突的,他们往往觉得“只要这件事情是必须做的,那我就竭尽全力、按部就班地一件一件把它去、完成”,事实上,时间和机会是最大的成本,很多时候不允许你一件件去做。

不妨仔细品味一下“勤奋和懒惰”的四个象限,可能就明白了为什么把事做成的人如此之少了。

要学会以简驭繁,学会追求高品质的勤奋,避免低品质的懒惰和低品质的勤奋。

当我们有这个意识的时候,就会发现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做一件事完成的;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很可能永远表面勤勤恳恳,实则蝇营狗苟。

在两种选择之外常常有第三种选择,或者三个任务背后可能只需要完成一个任务。

《第三种选择》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看似水火不容的选择背后承载着一个很可能完全被忽略的第三种选择。一旦找到这种选择,不仅是两全其美,甚至是三全其美,这就叫“以简驭繁”。

讲了这么多,我也不知道直接的方法,但世界上的方法首先是因为有一种意识,形成这种意识以后就能慢慢在生活中发现方法,知道了方法的妙处,形成正反馈,最后才能将方法变成一种习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