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优势,还是补足短板?

在《墨菲定律》一书中,作者提到了提出“瓦拉赫效应“。瓦拉赫是谁呢?他是德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瓦拉赫在读中学时,他的父母希望他成为一名文学家,但是,语文老师给他的评语是:“瓦拉赫学习勤奋,但思想拘泥,文学创造力极弱。”

后来瓦拉赫又改学油画,可是美术老师又对他说:“你在绘画艺术方面毫无造就的余地。”

受到打击的瓦拉赫在绝望时,幸运地遇到了他的化学老师。化学老师认为瓦拉赫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学习化学。

想不到在化学领域,瓦拉赫就像鱼儿游在水里,游泳技能让他大使拳脚。他的智慧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他在22岁便获得了博士学位,最终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有优势和劣势的一面,如果人能在自己智能优势的那面大力发展,那么就可以在这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瓦拉赫效应”。

那么是不是只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而不用理会自己的“短板”呢?这时又有一个我们熟知的原理“木桶原理“跑出来挑战我们了。

“木桶原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首先提出来的,讲的是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木桶原理”也被称为“短板效应”。


“瓦拉赫效应”与“木桶原理”一个支持经营优势,一个大叫要补足短板,怎么看都是像是两个不同方向的争执点。

在作者看来,两者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也不是要争个高下之分。其实两者并没有矛盾,只是适用的场合不同。

如“瓦拉赫效应”适用于提升个人能力,侧重个人发展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

而“木桶原理”是一种管理学理论,用于组织管理,侧重于组织中不可有某个环节处于短板的位置。

“瓦拉赫效应”不是让我们放弃自己的短处,而是提醒我们要把有限的精神和时间放在最擅长的领域,这样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就像瓦拉赫,他若是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文学或者艺术中,他有可能会取得成功,但是他绝对达不到他在化学领域的崇高地位。

相同的道理,如果用“木桶原理”来指导个人发展,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消耗巨大的精力,结果就会造就出一个无所不能但又无所专的通才,甚至是庸才。

不管是在个人发展上经营优势,还是在组织管理上补足短板,要取得事业成功,需要你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选择自己认为有意义、正确的事去做。这样你的时间和精力才会助你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