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上到年底了,又到了一年一度该向父母交差的时候。回家过年的期盼被“适婚年龄”的标签压得满是不安,不愿意回家和特别想回家的复杂矛盾在内心里翻来覆去。
什么是适婚年龄?法律上规定男的年满22周岁,女的年满20周岁,可以登记结婚。但中国现在的父母把孩子的适婚年龄推后了几年,女孩宽容到24至26岁,为最佳结婚年龄,男孩26到30岁,为最佳结婚年龄,超越范围,父母就开始花式逼婚。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单身不结婚,不是不愿意结婚,是在内心的心之所往的爱情和适婚年龄的压力之间,选择等待爱情来承担压力。很多人说自私、强词夺理是这些人的特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是这些人常有的表现。
就拿女孩来说,许多姑娘因为个人问题被扭曲后就是“没人要”“嫁不出去”“长得就那样”“特别强势”的代表,与之接触,发现与别人评价的根本不一样,开朗、热情、大方、独立、有思想、富有幽默感。
黎淳是个大学副教授,35岁,女,一说出前两个现状,就会吓走一大票男同胞,因为男人总是不愿意自己的另一半比自己强。其实黎淳是个很有风趣的人,除了工作时特别认真严谨,生活上很随性。
她会在闲暇时间去旅行,结实很多的朋友;在下班后与好友相互调侃,一起品茶论道;在看到美好的东西,会拿出相机记录。她会在路边摊偶尔吃几口小吃,在饰品店里买自己喜欢的小玩意,会和学生一起去唱歌。
除了工作,她就是个小女孩的样子,但为什么就是超越适婚年龄那么多,还是没有结婚。黎淳说为了所谓的爱情,一直认为为了感情而结婚,比为了结婚而结婚靠谱,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当年急于结婚,现在又忙着离婚找感情。没必要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去委屈自己。
2
到了26岁,爱情和婚姻似乎都必须进入了特别着急的状态,尤其结婚的事慢于别人就被人认为白活一辈子,见面的问题“有对象没?”“什么时候结婚?”“还不结婚,打算自己一个人过?”......
在看到同学朋友都相继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内心在祝福之余,生出羡慕之情,原来嫁给爱情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昨天一位律师朋友说一对24岁新婚夫妻,结婚十天,丈夫杀死妻子,各中原由现在还在调查中。十分惋惜,十分震撼,让我们觉得结婚都是高危行为了,不止结不起婚,生不起娃,也要敢于为了结婚而牺牲。
用指头数数超出适婚年龄那么多,一只手都不够用,别人都说“看着挺可怜,没有个自己的家”“每天嘻嘻哈哈,没心没肺”“不知道心疼父母,就知道自己开心”......
没有心思去找到反驳的理由,或是为自己辩解,每个人的认知和思想都是独有的,没有必要去证明自己有理由、有道理,人性如此罢了。不疏忽每一个真诚的担忧和祝福,对每个人热情以待,善良的劝慰充满感激。
结婚是必须对自己负责任的一件事,赌注一样步入婚姻,只有可预见的两种结果。小白在遇到丈夫之前,也有过草草结婚的想法,家里人不是充满着抱怨,就是责备。硬着头皮接触了几个男生,也都抱着同样的想法,大家似乎都在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去完成,完成后在锅碗瓢盆碰撞中在去磨合,合得来的是中奖,合不来的就走到尽头。
小白说成家立业,虽然都是在吵吵闹闹里过日子,但要看与自己吵的人是谁,和懂自己的人吵是沟通,与两个世界的人吵是自取灭亡。小白也遇到了那个她愿意陪他吵闹的人,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让我们看到有爱情的样子真的很美。
3
结婚是一个仪式,向世界宣布自己已进入另一个角色,担负起妻子、丈夫该有的责任。不结婚只相守,也是一种状态,自己心里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不在乎有没有仪式感。
恋爱是一种感觉,被守护被疼惜,被支持被相拥,成就彼此最好的样子。单身是一种态度,知己不知彼,不爱就远离,对他人负责更对自己负责。
适龄是一个世俗标签,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热议去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你不只有为了个人的事要慌张,还有许多美好的计划在等待着自己,途中遇见就恋爱,天时地利人和就结婚,不要为难自己。
父母的催促是害怕我们过的不好,照顾不好自己,他们百年之后,我们没有个相依为伴,子孙绕膝,孤独终老。但尽力让自己更好,照顾好自己,会有伴相依,儿孙满堂,只是晚一些。
没必要为了结婚而结婚,别人都说不要给自己设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容易封闭了自己。那婚姻对于人生不也是条框的一条,生儿育女不是人生的框架。没有谁对谁错,站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向也不一样。
做自己,所谓的适婚年龄,那是别人的所谓,自己的婚龄遇见了对的人什么时候都是。结婚不结婚也不那么重要,相守不在于一纸婚约,另一半也不是那一张纸能牵制住,彼此是彼此心的归属,彼此是彼此的责任,彼此是彼此的相伴,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