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课: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我们读完足够多的书的时候,内心一定向往阅读经典。是不是流传的时间久,就一定是经典?

时间仅仅是一个考量的角度。

例如,前一段时间比较火的《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采用《论语》中的“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延伸出来的作品,流传了近400年,但不能称之为经典。

首先“弟子”两个字,那时指代的人多为求学之人,而现在很多所谓的学者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

其次,孔子原话意思是在家孝顺父母,在外端正品行,而弟子规摇身一变:首孝悌,次谨信。有了先后顺序。“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被简化为“有余力,则学文”。

原本指端正自己品行,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外注重行为,要小心谨慎讲究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而简化之后,变成了有多余的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所以,并不是所有流传长久的书籍都能称为经典,甚至很多书籍会让我们误读经典,甚至扭曲价值观。

一、什么是经典?

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

我们可以从人入手,例如林语堂,他不仅撰写了许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古代哲学经典方面的作品(如《老子的智慧》、《苏东坡传》),还将很多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翻译成了英文传播海外(如沈复的《浮生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

跟着大师虽然不一定能了解经典最基础的意思,却可以达到入门,并不会剑指偏锋,扭曲自己的价值观。

二、什么时候接触经典合适?

什么时候都合适。

古代每家每户图书的选择量很少,孩子从小读跟生活语言不同的文言文也都能接受,甚至比我们现在很多大人理解的都要深入。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经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抱着什么样的热情去接触它。开始接触能称得上经典的书,就是源自于好奇心。

很多人说阅读经典可能没什么实际作用。没错,很多经典书籍并不能像实用类工具书那样能够赋能于当下。但是就像我在发刊词里说的一样:虽然,它们在长河中变得晦暗,但它们不动声响地激起波澜,直到生命的真谛如同一场洪流般,汹涌而来。

我们阅读经典,就是修炼内功,在短暂的当下,可能无法显现神威,可是在不久的将来,终将体验到经典带来的益处。

经典有时在未来才能发挥作用,很多的时候也能赋能于当下。我写文章遇见僵局的时候,不仅会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寻找启发,还可以从中国古代经典学习写作的底层逻辑。

三、阅读经典有什么作用?

阅读经典能够让我们吸取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底层逻辑,又能脱离对以往的依赖破局而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一流的智慧。

囧囧老师私人书单:《老子的智慧》、《苏东坡传》、《古文观止》

从图库选择图片

1.并非时间久的都是经典;

2.阅读经典最好跟随大师的脚步,这样至少不会剑走偏锋;

3.经典不仅能作用于未来,同样也可以赋能于当下;

4.阅读经典能够让我们吸取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底层逻辑,又能脱离对以往的依赖破局而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一流的智慧。


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经典类书籍该怎么阅读。

- E N D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岁月流深 望夫崖上,夕阳如血。 金红的霞光包裹着一对恋人,两人相依而坐。他给她讲了一个悠远的爱情传说,关于望夫...
    岁月流深阅读 409评论 3 20
  • 项目中有个需求,将搜索到的蓝牙外设列表,按信号强度进行排序展示出来,本着面向产品的编程思想,刀山火海也要上。。。思...
    ___吉阅读 3,624评论 0 6
  • 무능한 마음은 "이것만 되면..이때만 오면.." 이라는 가정을 자주 하게 된다. 가정하지 말고 실행을 ...
    万事从容阅读 162评论 0 0
  • 背景 传统电台由来已久,即时在塞班时代,很多手机上就专有电台收听功能。但随着用户被互联网海量内容高度教育,千人一面...
    我是小麦wow阅读 6,143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