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迷茫”两个字,在大学比较盛行,对刚步入大学的我们,充满向往与期待。而步入大学后,我们慢慢开始不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了。
从小学入初中、再到高中,我们一直以考个好成绩为目标,一直努力着。而大学对成绩要求不高,及格,不挂科就行了,刚步入大学的我们,却还没来得及适应这个转变。正因如此,我们失去了我们一直学习的目标与动力。“迷茫”二字就开始出现了。
对于迷茫,我们经常通过打游戏,刷抖音,追剧等来掩饰自己的迷茫。按部就班的上课下课,吃饭,休息……
当有人问他:“你以后想要做什么”。
大部分的回答:“我也不是很知道,考教资,考研吧!以后的事以后再想吧!”
或 “不知道,没想过,知道现在这样混下去不好,不过又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比较迷吧!”……
这两种回答,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没有目标。就像我前面说的,他们还没有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一个转变。一直以成绩为目标的他们,到大学开始不知所措,没有了目的。
我所说的不是代表所有人,当然还有许多在大学参加各类活动,不断想要提高自己能力的大学生。
对于这类大学生,如果问他们是否有清晰的目标,是否知道以后要做什么?我想不是所有人都能答上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参加各类活动也是一种打磨时间的另一种方式。
不过这比前者要好,因为他们有行动,而不是安逸的在一个点上打转。后者,如果搞得好,遇到有影响力的人,对他有个好的影响,从中找到目标,那他的前途是无限的。
打住,回到我们的主题“迷茫”
如果说大学生迷茫的话,那他们也有目标。考试不挂科不是目标吗?考教资不是目标吗?想考研不是目标吗?想交女朋友不是目标吗?……这些都是目标,那他们为什么又说自己很迷茫呢!
我所举的一些目标,可以看出,这些都是短期目标,而且是大部分大学生所知道的,所了解,所认可的目标。
你现在在回忆下我所说的:这些目标都是大部分人所知道的,所了解,所认可的。看上去没什么毛病,当你知道其中含义后,是一件令人深思极恐的事。你看出来了吗?
考教资,考研本身都没错,错的是我们并没有仔细思考过考这些对我们以后是否有帮助。考级、考证这些都是我们在大学现有目标,属于一个短期目标。
对于短期目标我们自认为很明确。对于长期目标,大部分都很迷茫。
这种迷茫,我认为我们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我们经历的太少,信息量太少,因此我们对以后的事是个未知。
我们之所以短期目标很明确,是因为我们知道,在周围我们都能得到一些信息。而长期目标,之所以是长期,那就不仅限于大学,它所包含的范围更广,需要我们不断去尝试,去体验,经历。当我们经历的多了,我们的目标也就有了。
有梦想,就有目标。
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选择相信。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不要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当你看见了,那你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截了,想追上就很难了。
关于大学迷茫,说现实点,就是我们在逃避,不愿意去行动。其实每个人都不迷茫,说迷茫,都是在掩饰自己不想努力的事实,给自己找的借口。
我们有许多的机会可以去学习,而我们一次次把它们拒之门外,享受暂时的快乐,抛弃长远的幸福。
希望此刻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不迷茫。
如果迷茫,什么都不用去想太多,把你脑子里第一件想做的事,直接去做就行,行动是解决迷茫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