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简书后发了第一篇整理文章,上了首页阅读量过450,为此我内心洋洋得意,自以为自己是个懂整理的居家达人。后来发了第二篇厨房整理文章投稿失败,给我泼了冷水,但我没想明白为什么。
从高中起我就是个会把东西收拾的井井有条的人,集体生活期间,我一直是那个帮着室友收拾的人。成家之后更是一手包揽家居整理收纳的工作,我以为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家里任何一件物品所处位置的我已经是很厉害了。对于网上盛行的“断舍离”“竖式收纳法”我是嗤之以鼻,以为那就是叫你一味地扔东西的极简主义,觉得日本人的那一套并不适合我自己。
直到读书会定下十月份的阅读书籍,作为主持人的我必须要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边看书边做阅读笔记,我才真正开始了解《断舍离》,才明白原来我自以为很厉害的整理收纳行为只是冰山一角。
山下英子的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我是一个在“断”“舍”“离”三个字上都不合格的人。
虽然表面上我做到了“断”——购物三思而行,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但当我真正去剖析自己时发现,我之所以做到“断”是因为资金短缺,很多东西我是买不起而不是不想买。真正合格的“断”,它的出发点应该是思考这个东西是不是我需要的,是不是我喜欢的,而不是能不能买得起。
“舍”这个字我是完全做不到。至今我还留着学生时期的各种物品,同学录、日记本;甚至小学的奖状、成绩单,童年的玩具……去年我从娘家搬来这些东西时,一件一件装箱时内心还是很兴奋的。可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再也不会玩的玩具,再也不会看的证书笔记,再也用不着的通讯录等等一柜子的物品何尝不是“垃圾”呢?
书上说扔不掉东西的人分三种: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担忧未来型。看完书我发现我身上这三种现象都存在,所以我的东西才会越来越多,因为任何一样过去的东西我都舍不得丢弃。“舍不得”“丢了太可惜”“还能用”“还没坏”……这些内心的观点让我意识到在考虑物品是否被留下时,物品反而成了主人。
做不到“断”和“舍”,“离”就无从说起。
再美好的过去都回不去了,我想活在当下。所以十月的一个周末,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场断舍离。我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收拾书房的抽屉,丢东西的过程真的好难,两个小时过去后,我的抽屉看起来十分整齐,可我很清楚里面还有很多应该丢弃,因为我舍不得而再次留了下来。我很困扰,我安慰自己说“不要一次性追求完美,慢慢来”,我骗自己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现在了”;可我的心告诉我,我并不满意这个状态。
终于《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点醒了我。原来我掉进了“不追求完美”的大陷阱里,原来我的焦点错放在了“要丢的东西”上。如果把焦点放在“要留下来的东西”,整理就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整理时在想“还有什么可以丢”、“还有没有不用的东西”,费尽心思的寻找“障碍物”,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状态,就会越来越反感。整理物品,在触碰的时刻感受是否有“怦然心动”的感觉,留下令自己心动的东西,舍弃不心动的,想象一下被心动的物品包围的生活是不是特别美好,原来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
所以我要许一个断舍离的承诺,来一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
我的收纳能力非常好,这个优点却成了“绊脚石”,因为“越擅长收纳的人越容易堆东西”。我要开始我的“节庆整理”,一口气、短时间、彻底整理我的家。书上说这个短时间的原则是在半年内完成,在2018年的元旦来临之前我要完成这一场整理。当然整理之前我要先考虑清楚这个问题: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为什么你想要这样的生活?
我要开始“妄想”我未来的生活细节了。
整理实行步骤:
屋内:衣服箱包鞋袜类——电器类——书籍(以前收拾过,检查是否)和小物品类——照片等纪念品类。
屋外:门口处的柜子——露天阳台。
在简书上留下任务,2017年结束以前我会上交图文并茂的最终结果。敬请期待,欢迎监督!
六个太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