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家住在一个以教师为主要业主的小区。小区建得早,后私家车迅猛增加,道路两侧成了实际上的车位。
每天来来去去,迎头会车的次数很多,印象中未见一次拥堵很久疏通不了的严重塞车,总有一方就远远的空地已自动避让。
妹妹老家拆迁,整村住户搬至市区一新建小区。妹妹近日装修,我频繁往复去那个小区帮忙搬送东西。
每次去,小区大门口总散落着一堆人,饭点,单元门口会聚集一堆端着碗闲聊的人。去个生人,一众眼神齐齐扫描你找谁,那神态姿势,恨不得你话一出口马上给你指引方向。
楼是城里的楼,还是进了村子的那个感觉。
两下环境对比明显的地方还有许多,楼道拐角堆放的杂物,低矮树杈上倒挂的拖把,溢出垃圾桶外的垃圾……
环境是什么,环境就是一个相对集中的组群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叠加,就是一群人的脑子里有没有意识不妥不好的那根弦,许多外人觉得碍眼,自身感觉自然的特征性事物的聚集,就形成了群体的素质表症。
一个个大同小异的群落的聚集,千千万万就汇成了大词民族性。民族性代表整个大群组的特质,代表着外人对一个大群组的直接印象。
和一个人的外表和气韵的重要性一样,一旦一个民族被外界贴上不良印象的标签,为此买单,被婉拒,被限制将会是早晚的事。临到事上怨天忧人神也救不了你。
有谁说过一句话,环境不仅造就人,环境也会造就环境。在南方的土地留一块空地,未两年,上面会生出和周围环境相同的植被。北方亦同。那些组成已有环境的植物的种子代代生息,在哪块土地上都会泛滥它的基因。
和妹妹聊天,说到关于陋习的事,聊到有个农村老太太特别典型。
妹妹的闺蜜家里杂物特多,每次扔掉的杂物,婆婆都会重新捡回来,次数多了,这位闺蜜再扔,就驱车距离远的地方悄悄扔掉,不敢让婆婆发觉。毕竟麻烦,慢慢就懒得扔了,乱就乱吧。正正负负相加的结果就是家庭环境的现有状貌。
伴随这个老太太还有件典型事,让人忍俊不住。
农村那么多住户,干净讲究的家也有很多。许多年前,农村客厅铺的还是砖块,其它家客厅都平平整整,老太太家客厅中央隆起一个小土堆。
原来,每逢下雨天,家人从外边回至客厅,总要在客厅中央那块地儿上蹭掉鞋底的泥,蹭完又不及时清理,久之成堆。
习惯的力量简直可以造山填海。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积累出他的行事作风,固化成他的外表形象;一个人的性格、思考习惯积累出他的神态气度,固化成他的精气神等气质风貌。
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习惯就是一个环境因子,就是一颗会繁衍生息的种子,许多的人在一起,正负消合,正正相长,负负相短,最终就是大家有自共睹,身感体受的那个环境。那个互相抱怨各种不足的环境。那个每日栖居都要感受触碰的环境。
改善环境,当改善人的习惯,改善人的习惯当求之于教育。用教育往人们心中植入素养的弦,植入各种概念意识软件,环境会在不知不觉中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