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为读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有感
《悉达多》是黑塞最经典的长篇小说之一,它描写了主人公悉达多的一生。古印度婆罗门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然而为了找寻真正的自我,他舍弃财富与家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曾与好友果文达一起作为贫穷的沙门苦修,又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达摩宣讲教义后,隐隐约约认识到只有自己探索才有可能得道,于是与好友分道扬镳。他孤身跋涉千里,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为了追求她而成为一名富商。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他逐渐沦陷于贪欲的泥潭,当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他也对自己的生命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在自我的呼唤中陷入了沉睡。从梦中醒来,他成为一个船夫,在并不宽的河面上载渡他人,也是在宽阔的人生之河上寻求自我的真谛。于是伙伴的超脱,儿子的叛逃,爱人的死亡,故友的泪水和其他许许多多人的经历,也像河水冲击推搡着他风雨飘摇的一只小船。最终,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全书的语言优雅隽永,充满着行云流水般的诗意。书中那些饱含感情又富有哲理的句子非常打动人,主人公的名字设置也富有深意。青年悉达多是在受到佛陀乔达摩的启迪才真正走上追求自我的道路。悉达多在理性的思考中挣扎着走一条感性的追求自我之路,在有限的现实中寻求无限的意义,一个迷茫的人最终回归已经成就了的人,乔达摩·悉达多,这正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真名。
小说并不长但其内涵却无比丰富。“每个人都被自己的目标缠住了,每个人都忍受着痛苦。”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似乎都在追求内心的圆满。追名逐利是在满足自己对声名鹊起的渴望,随波逐流是在迎合自己随遇而安的愿望。于是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剥夺我们面对空白时的想象力的时代,似乎选择“佛系”就能跳脱出人云亦云的拥挤。本书似乎也在倡导大家选择“佛”才能走上人生的轮回,从污浊的成人世界走回纯净的孩提时代。
然而,我想也许不是这样。或说这些漫无目的如同机械木偶一般日复一日重复相同工作的人,或说这些声称看淡一切超然物外人淡如菊的人,看似是谁都不屑的脱俗,其实只是不敢追求幸福的懦弱;看似是不求名利的淡然,其实是尼采所说不曾起舞的人;看似有面对高压的坚定,其实只是惧怕前路艰难,而在没有找到自己的道路时就先行投降。未尝酒之醇厚如何能懂水之甘甜。未曾立于繁华之世便感叹世间急功近利苦痛无数;未聆听人间喧嚣,便为赋新词强说愁,为话新词强说佛。他们未曾体悟世间百象,未曾踏上七彩琼霄,却认为自己已月满西楼,成长为山水自由人。云淡风轻看似高雅,随波逐流看似潇洒,但别忘了,只有见识过长河落日的雄浑壮丽,才会更懂得江南水乡的温婉美丽。不把世间万种滋味尝透,就不会有真正的超然。超然超然,必先有此“然”,才可谓之“超”。所谓轮回:踩着离开的路回来,搭乘此岸的船渡回此岸,离别的人再次遇见。像博尔赫斯说的:“一切疏忽都经过深思熟虑,一切邂逅相遇都是事先约定,一切屈辱都是惩罚,一切失败都是神秘的胜利,一切死亡都是自尽。”一定要这样费力去走一遭,才明白没有比生命本身更真实的真理。我在万物,万物在我,不再抗拒。涅槃不是摈弃爱,而是可以去爱万物本来的面目。勇敢不是毫不畏惧,而是面对一切都能选择自我的坚定。
在书中,黑塞写道:“大多数人仿佛一片片落叶随风飘舞,旋转,摇摇晃晃,最后踉跄着归于尘土。有的人,极少数,如同天际之星,沿着固定的轨迹运行。没有风能动摇他,他内心自有律法和轨道。”这世界不完美,人当然也可以不完美,只要你永远坚定爱自己的明媚。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不是说勇敢比怯懦高人一等,而是称赞允许一切发生的坚定。只要坚定选择自己,就没人有资格动摇。世界会变,但我始终如一。我们看到悉达多能够像佛一样平和宁静,是因为他看清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和自己,并真正的接纳和学会去爱这样不完美的世界和自己,他停止了和自己命运的无畏抗争,因为命运是当下的此时此刻,而非后来的结果。因为他认识到“世界是一个完整的关联体,没有缺陷,透明如一块水晶,不依赖偶然,不依赖神灵的教诲。”的万物和谐,所以才终于在现实的挣扎中拥抱了永恒的虚妄,活出了自己内在的佛性。但首先,他在痛苦和磨难中坚定地选择了自己。人往前走的时候未必会一直数着123,但往前走往前看,哪怕前途一片迷茫,哪怕只是凭着惯性往前走,总有一天,也会在自己漫长的脚印中找到方向。
王小波曾经说,我希望我的自我永远滋滋作响,翻腾不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悉达多经历自己坎坷多变,享受与苦难并存的一生后领悟到:对他来说,种种教义是毫无用处的。“每个瞬间世界都是完美的。”他说,“我的犯罪是必需的,我需要欲望,必须为财产而奋斗,必须历经厌恶和绝望的深渊,为的是学会不抗拒这种种,为的是学会去爱这个世界,为的是学会不再把这世界与一种臆想的世界相比较,与一种想象的完美幻景相比较,而是接受这个世界,去爱它,为自己属于它而高兴。”只有真正见识过世界的博大,才能向内寻求内心的安宁。先向外求索,再向内求知;先有广度,再有深度;才能突破,才能成长。我们应当活在当下,去爱这个世界,去爱身边的人,与自己和世界和谐相处,在自己的心中修炼爱。
不如趁着朝阳正好,去前往,去亲历,去感受,去触达,去流泪,去奔跑,去有风的地方。去为自由和美丽,而非捆绑,全力以赴。失败何妨?便像那野草热切激昂的茁壮,拥抱自己、选择自己,直到浪漫地死亡。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修行,我们在自己的每一个当下好好生活就是修行。因为每一个当下都是时间这条长河中独一无二又永恒的存在。在一生仅此一次的永恒瞬间里,抛弃一切杂念,只是沿着落英缤纷的溪畔前行,终将到达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桃花源。
最后,我想用一句本书中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作结:
就这样漫游世界,这样天真地、清醒地、心胸开阔地、坦诚而无戒心地漫游吧。世界的确美好而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