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指引下组织起来的从事共同学习活动,有较强心理凝聚力的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
一、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是班集体管理中的首要问题;是号召班集体成员凝聚力形成的一面旗帜。 在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与个体成员的意识能动性相一致,这样就会有效地激发班集体成员高昂的参与目标实现过程的积极性。对一个班集体而言,如果共同的奋斗目标不合实际,对成员的导引力就会削弱甚至茫然无存,从而使班集体形如散沙,终致分崩离析。
二、整合人际亲和力 “一致行为”是班集体人际亲和力显著特征,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基础。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如何根据土地、气候的不同,如何去经营它?什么时候浇水?施什么样的肥?这种人际亲和力在团结较差的班集体里较为适用,因而,加强以人际关系理论为指导的人际交往教育,整合人际亲和力,可以加强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三、树立榜样和弘扬正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学生心中有英雄的光辉形象,牢固地刻下英雄的精神烙印,以此来鞭策自己。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对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集体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不能忽视对“问题学生”关心,只要有点滴的进步,也要加以鼓励,树立榜样。在班级中多开展“爱心助长”活动,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助习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竞争机制,在竞争中帮扶“问题学生”。 正气是一个好班级班风的体现。对班级中的一些好人好事,要大力表扬,对坏人坏事要加以批评。同时,还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宣讲,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班集体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的培养等。
当然,我们还应强化群体压力,如开展“我为班级增光彩”、“我是一滴水”主题活动,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应重视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的集体活动,如五一劳动节、元旦晚会、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能促进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另外,还应重视组织学生参加与其他班级之间的联谊、竞赛活动,如校运会、拔河、篮球赛、足球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知道团结的力量才是最大的,让他们自觉地团结在一起,极大地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文/黄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