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黑漆漆的隧道,望不到尽头,望不见光亮。碧想去触碰周围的一丝附着。这些附着却如同雪花一样,还没到手,就先融化了。碧茫然地走,像无头苍蝇,走几步,一路荆棘,跌跌撞撞地返回来,再换个方向,满目疮痍,一步一滑地折回来。站在原地,碧360度转向,走这边,走那边,还是走另一边…失去了核心,没有了可选择的路径。蹲下、抱膝,久久得,久久得…不知过了多久,闪烁出一丝光亮——在哪里?举目张望,不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周围,却是在内心,一丝希望,一缕光明。于是,不断得扣问,不断质诘,我的力量在哪里?我能做什么?本真的我是什么?
向内找寻,向内寻路,坐下来,哪怕停驻原地,不要向外奔跑了,静下来,慢下来,感知自己的内心,拥抱似乎隐约不见踪迹的内在小孩儿。找到她,安抚她。奢华、高位,他人的赏识,甚至父辈的期望…一切的一切,越走得深入,似乎越与内心背离。不是的,不该是这样,丰盈的生命不该如此。沿着外在的目标奔着、跑着,目标渐渐会抵达,然而转瞬就会发现,这抵达的是一团泡沫,握在手中的获得,无影无踪,甚至连一丝影子都没有。
我本具足。循着热情,循着本心做事。喜欢孩子们,这好像是一种天然情感,无关年龄,无关穿着,无关学业,每每看到孩子的身影,就会由然而生,一种喜爱,而每遇到一班孩子或者过来找我帮助的孩子,我便尽己所能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呵护每位孩子的本性,让他活泼泼的成长,这本身是美好且值得守望的事。然而家长着急了:老师,孩子的阅读不见长,是不是该多刷题?记答题技巧,提分快些?学校着急了,纪律第一,安全第一。哦,我是处在现今时代的一环,我是处在一个集体当中,于是我竭力调整步伐,努力融入这个环境,但依旧在路径关口的关键处,遵循本性。深深懂得,阅读若选急功近利的办法,那是一件富有灾难性的事。一日日的借助微信群给家长发教育理念,一日一条,不间断的、循序渐进的,半年下来几乎听不到回声,一年下来有三两人会回应,也有行动上的转变,两年、三年能理解我做法的人多起来,至少明白学习是欲速则不达的事。然而“分”始终是一张无形的网,遮在我们头顶,无法逃遁。得两者兼顾,才可生存,而这就意味着下大功夫。先导对航向,才可脚踏实地。长远的目光是远航的航线,且走且珍视。
我本在道。只是眼睛看向明亮的同时得关注阴面的区域,每件事,每个人都是阴阳和合,动态呈现。过早过快甚至刻板的去评价,都不是合理的做法,无论怎样,从根处品析全然接纳。自己得如多面体水晶球,及时调频,及时调整方向,稳稳对接,每一人,每一事。而过后,时来,时去,时时感知,完整合一的自我,无论是思想还是身心,纯粹且明澈。而这一切是在和爱人、和孩子,和公公、婆婆,和每一位亲友的生活中日益完善。包容、谦让,5年,10年,15年…一日日的分分合合,一日日的互相接纳,找到了动态衡稳的幸福。家生成了,我丰盈了。
我本良善。不再羞于启齿,这是祖祖辈辈赋予我的财富与做人之基,友善的对人,踏实的做事,这本就是做人之途。只是在守拙守愚的同时,保护好自己。遇到堵塞时问寻古今圣贤,遇到不妥时停一停,寻求圆融之法,让道路变宽,让心绪平稳,让胸襟再大。让品行闪烁,而非蒙尘。
就这样走着,沿着内心的那丝光亮,一点点的挣脱,一点点的延展,走出踏出了新的路径——一条稳健的康庄之路。
感恩、得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