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高考备考研讨会
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考一体化策略和2025年备考建议
辽宁教育学院 杜德林
复习课怎么上。
语文语文老师干坏事自己都不知道。
对着答案讲套路
怎么能三点就三步。表面化、浅表化
高考题研究不透彻,老师做的高考题跟答案不沾边。
老师讲作文写作方法,自己不会写作。
对着答案讲卷子就把学生坑了。
一老师讲《江上》,把黑板分三部分,展示学生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对比。
参考答案过于学术化。
• 注重答案的生成过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深度教研,切片。联系教材相关课文。讲试卷联系教材。教学考融合。
教学考最不一致的学科就是语文。
教材28个单元,单元学习任务里面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了吗?
七轮复习是多么荒唐。语文课文上得不扎实,讲的不透彻。
教没有好好教,考就是干巴巴地讲题。
没有给学生教怎么概括。
内心的呼唤:把教学考统一起来。
别干低效的事情。
讲题要链接教材和高考题。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教学的最高目标、最终目标。
语言能力最重要。大学的知识脱离了中小学教育。
关键词就是语言。
✓五语言之书:语境,语感,语义,语体,语用。
《语义学》
语言学知识要在中学来用
✓要讲专业知识。
✓高中要升华
专业专业专业。
思维发展途径: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反思等。
教学过程要扎实。比较不同,说说为什么。
注意听听别人是怎么上课的。比较是思维发展的训练过程。
讲题思维含量不够。不是简单的找出原文。
找到相关的信息再整合,统整。
三个老师命制一道高考题。
语文的融合。
✓冯至是复合型人才,思维富有哲理性。
统编高中“语文素养”,梳理教材单元提示,发现语文素养。
举例,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
有关叙事学知识要回炉。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碎片化教学。比庖丁还厉害,支离破碎,一点整体感、美感都没有了。
课文不是语文的全部,课文就是一个例子。目前在教育界已经达到共识。不能不务正业。
✓比如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
教学考正在往深水里面走。逐渐会到内容里面。
和高考题对标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语文考查内容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信息类可能与科技有关,考人工智能和deepseek。科技和文化是一个重点。举国之力发展科技。
✓✓✓散文居多说,现代诗歌和戏剧快要到考的时候了
教永远要大于考,应教而教。不能为考而教。不能猜,猜不出来。
思维考查,主要是关联词语。重读《现代汉语》
✓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要梳理印发。
思维的原点是概念。
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分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抓主概念,不要只是看词语出现的频次。
对所谓的方法要有判断力。
谁都敢评语文课。
语文课的课理和学理,自己悟原理
2025年秋季新课标修订版会发布,会更厚实充实一点。
作文大学老师关注的三点:
文心,文脉,文风
写清晰明确的作文题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典型的论述类文本
《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都应该是教学重点。
选毛泽东和鲁迅的文章就是为了思辨和思维的训练。
非蜗居一隅的人所能理解的。
学习要讲究实践性
新课标是向芬兰学习的
嵌入式考查
文言文没有想让全读懂,培优由已知到未知的能力,推测推理能力。
典故紧扣《京口北固亭怀古》
单篇,群文阅读(多文本阅读),整本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