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长天玉镜升,仰首遥望动乡情。犹是当年春日月,曾在三笠山顶明。”一曲《长安望月》道出离人心思故国之深之厚。不能想象,此诗为一个日本人所写,他就是日本奈良时期的遣唐使留学生阿倍仲麻吕(698~770)。他,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才华横溢以外国人身份考取唐朝进士;他,与李白、王维惺惺相惜;他,在中日文坛和政坛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日本作家加藤隆三木喜好历史,偶感其事迹,搜其资料,以中文抒写了一个几乎被历史遗忘的人,遂有《唐风和月:阿倍仲麻吕传》一书。
加藤隆三木“基于史而不拘于史”,采用长篇历史小说的形式,以文学的敏锐触角描写阿倍仲麻吕传奇的人生故事:阿倍仲麻吕出生日本,少年英才;弱冠之年,负笈渡唐;唐名仲满,赐名晁衡;求学太学,荣中进士;踌躇满志,踏入仕途;才华横溢,和诗太白;喜迎娇妻,婚姻和谐。在唐朝54年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宦海沉浮,官至客卿,亲身经历唐朝重大事件,帮助平定安史之乱。在唐一生,阿倍仲麻吕思乡日甚,几度欲归不能,埋骨中国,时年七十三岁。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为学习中国文化,日本耗费巨资,向唐朝派遣使者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历时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两国文化交流之盛,世所罕见。而遣唐使历经艰险,吸收唐朝文化技术,为日本引进唐朝典章制度,提高民族文化技术水平,为日本民族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书详细描写阿倍仲麻吕与大诗人李白、王维的交往,他与日本遣唐使的友谊,他为官几十年所经历的波折,还原了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波澜壮阔的一生,为我们了解遣唐使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
作者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用笔朴实、凝练、传神,人物形象刻画极为生动,毫无扭捏之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可谓融中日文化于无形。在小说中,大量的汉诗、和歌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文学价值。当时正是唐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全民皆诗,大量佳作传世。而当时的日本已产生了和歌并发展成熟,互唱和歌以表达感情。汉诗与和歌,作为中日文化的代表,其形式、内涵各异,互有优缺。加藤隆三木在书中结合具体情境,采用汉诗或和歌表现人物,既符合时代特色,又使读者体验中日诗歌艺术的美妙之境,产生新奇意趣。
此外,以学术眼光看,本书也给了中国史学研究者一个新的启示。近现代中国史学家通过欧洲了解中国,以欧洲文化模式反观自身历史,往往带来缺点。随着交流范围的扩大和深入,以亚洲作为背景与视野,以中国为焦点成为新的研究角度。阅读本书,就是看阿倍仲麻吕眼中的唐朝,也是看日本人眼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