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取、有】取就是执取,有就是后有,有了这个“有”之后,才会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佛陀在禅思的时候契入到正思维,考虑生老病死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生老病死?
由正思维可以契入正见,也可以由正见的建立而使自己努力于正思维。所以,四预流支中有如理思维后,才有法随法行,这正思维很重要。前可以相应正见,后可以引发正语、正业、正命的三妙行。
他在那里打坐的时候在思考生命是怎么回事。就像禅宗的参话头一样,这是他的用功处、用功点。我们要了生死,在用功的时候也要从这里契入。
你要问自己:何法有故生有?何法缘故生有?比如说你苦恼的时候,静心去问,这个苦恼是怎么来的?由于什么原因才产生这个苦恼?这个“我执”是怎么生的,缘于哪些因缘才生的我执、我见,才生的烦恼苦迫。从身心的五蕴中一蕴一蕴的分析出来,是在哪里执着,再从六根里面一根一根分析。
对于执取的法,产生味着、顾念,心被法所缚,而使爱欲增长。有个那染爱的原因,才会有执取。又缘于染爱的原因,才会执取,缘于执取,而有后有,缘于后有,而有了生,缘于生,才有老死,忧悲恼苦。像这样的,如是之纯大苦集会聚起。
牵挂的东西总是很多,这都是什么原因呢?爱染、执着、执取。所以用功要把这些字眼记下来,很重要。平时产生我执我见,产生烦恼纠结的时候,多多去体会:“是不是被六尘味着、顾念、心缚,而使自己的爱欲增长"?
这里,讲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呢?味着、顾念、心被外界所喜好的东西粘在那里。缚,就是绑住了,心被外物系住了。
无所住心,也是将心从外被系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这里的取法味著、顾念、心缚,即是由于无明而产生的身心行为,身心行为的无明造作致使有“爱、取、有”,而导致“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轮回三界,无有出期。
我们如果要解脱,这里的字眼很重要,“取法味著、顾念、心缚、爱欲增长,彼爱有故取有”。所以,我们说在六根触六尘的当下,要去体会吃饭。吃仅是吃,不要夹杂自己喜欢不喜欢的感受想法与行为,好吃的多吃,不好吃的抗拒。
外面冷,躺在床上舒服。这个舒服是什么?味着!它可以增长爱欲,让爱欲增长。所以在生活当中,像这取法味着、顾念、心缚、爱欲增长都可以时时刻刻体会,就在根尘相触的当中,在五蕴身心的当下。
我们是无明的众生,没有那么多的福报在那里消耗,没有那么多的资粮在那里损耗。任何的宗教信仰,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需要信徒的虔诚与恭敬。特别是需要去落实在生活当中或是身心当下的法义,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离开虔诚与恭敬,宗教的经典也就与世间书籍没有什么两样,早已经失去了经典消业培福开慧的作用。若只是那里当研究的对象,做做学问,发表论文,糊口饭吃,也就失去了宗教感化社会,救度人性的功能。
学佛的基本概念,“恭敬”的内容一定要自己记住。
这些都是生活上的细节,好像无关紧要,但是当你今后迈向解脱的这条路上,这些不良的行为都会起到障碍你修行的作用。
如果对法不恭敬、不尊重、不赞叹、不顶礼,就是对法的基本信受都没有,更何况四不坏净成就?
【色蕴】就是我们现在这个肉身、身体。
早上起不来的时候,问问自己,谁起不来?到底是谁起不来?到底谁在那里执着?
你说衣服脱光睡的舒服,谁在那里舒服?十岁的时候舒服果没有?二十岁的时候舒服过没有?三十岁的时候舒服过没有?这么回想就知道了,所有的舒服都已经成为过去,留下来的都是无尽轮回的伤害,抹不去的伤心。
所以,对色产生执取、味着、顾念、爱缚,留给你的只是增长内心的染爱。然后,当那个味着消失的时候,想要却得不到的时候,想舒服却不顺心的时候,这里会有大苦生。
因为,不执着、不味着,不顾念,不爱缚,而能随缘。随缘了就能自在,随缘了也没有压力。
凡是有问题,都是因为我执、我见而来的,有执取、有味著、有顾念、有爱缚。
身见在哪里破?就在味着的地方,就在执取的地方,就在顾念的地方,就在爱缚的地方。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很多事情都能放下了。
何法灭去的缘故,老病死会灭?便如理而仔细思维,从根源上思维,生起如实无间等:"知道没有生,就不会有老病死、生灭的缘故,老病死就会灭。"
所以,无生就没有老病死。我们花开见佛悟无生,对不对?因为无生就无老病死。我们念佛要实相念佛,无生才能得解脱,往生也是为了悟无生而才往生的。所以,在念佛的每个当下,要清清灵灵,明明了了,让每个佛号都要很清楚的在你的耳根溜过,在你的唇上飘过,在你的心中滑过。
要清楚明白这句佛号的无常所带来的生灭。
生命正如同这句佛号一般,在苦、乐受中浮浮沉沉的起落生灭。生命即是佛号,佛号正是生命,细细体会生灭无常,由此而对这份浮沉生命的厌恶,情愿远离对生灭的执着。
认清这份生灭的当下,勘破生命的无明染爱,由此而破身见,断贪嗔,趋向无生而不再流浪生灭浮沉的生死海。
念佛是为了趋向于厌、灭、离欲、解脱。
往生只为无生!
所以,当内心起烦恼、起纠结、起郁闷的时候,要这样问自己:为什么会有烦恼?为什么会有执着?是在哪里起的烦恼?在哪里起的执着?如何把它给灭了。找到它的因,看清楚它的缘。现在有烦恼是苦,叫苦果。这个果报已经生了,从苦果里面追溯它的因与缘,然后找到苦因,把苦因给灭了,把缘给灭了,问题就解决了。
如何契入无生呢?把“后有”熄灭即可。
知道所执着取的法,是无常的,是有生灭的,若能离开欲,使欲灭尽、身心舍离,心不顾念,心不被缚着,爱就会灭。由于爱灭的缘故,执取就会灭;由于执取灭的缘故,后有就会灭;由于后有灭的缘故,生就会灭;由于生灭的缘故,那些老病死,忧悲恼苦,就会灭。像这样的,如此纯大苦的聚汇集起,都会灭!
花开见佛悟无生。如何才能无生呢?把后有给灭了。后有怎么灭呢?把执取给灭了。执取如何灭?观察那个“抓”,抓得住吗,能抓住吗。只要去观察执取力,观察你的抓,就会发现,实在是抓不住啊!
在座诸位可能有谈过恋爱的,曾经那份轰轰烈烈地恋爱现在还在吗?曾经可能付出过感情,那份感情现在还在吗?不在了,它变了。
变了就是无常,变了就是生灭。因为它会变,抓不住也捏不牢。那现在留下的是什么?是遗憾、是痛苦、是烦恼、是伤心。伤心痛苦是果,先前的抓是因。因缘果之间厘清楚了以后,再看要不要抓?
不要抓是什么?叫舍离、离欲!把内心那股执取力给灭尽,即心不顾念,心不缚着。
我们讲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悟到“缘起性空”,这个“抓”就是轮回的缘起。
离欲、灭尽、舍离,这个就是止息的性空。
所以,我们这个“缘起性空”,它有丰富的内涵,可以看得到,摸得着,能体会,能实践,不是高谈阔论、虚无缥缈而毫无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