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共享单车,我就一直在用,图的是个方便,不用担心堵车,背街小巷也能走,还能顺道买菜,省力又省时。
最初用共享单车时,物以稀为贵,只有不多的几家。
那时候骑行还需要押金,后来估计是竞争激烈,押金取消,扫码就能骑。
可能当时很多人交了押金后不常用车,这些优惠政策不知道,导致了很多人押金退不了。
同事两口子当时一人交了199元押金,能退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等知道的时候又退不了了。全国几百万人都在等,直到现在这件事还是遥遥无期。
我现在用的是单车月卡,各品牌都有活动,办骑行卡打折力度还挺大。
今年疫情期间,有几个月没骑,恢复出行时还给延期了三个月,这件事确实做的敞亮,算实心实意为客户着想。
再后来就是共享单车市场的合并,支付宝里有哈罗,微信里有青桔,美团里也有了美团的黄色电动车。
一时间百花齐放,大街上的单车变得五彩缤纷。
说实话,不论是单车还是助力车,骑行体验都不错,又快又好又方便。
只是最近越来越感觉单车不好找了,一眼望去到处都是黄的蓝的绿的电动车,找一辆单车要众里寻他千百度,还不一定能寻到。
每次在公共停车位,能找到一辆单车都会有一种欣喜。
这几天每天都要走好远才能遇见一辆单车,挺后悔前几天买了季卡,没像以前只买月卡。
一方面是找个车难,太难,另一方面听报道说,很多单车被堆积在各处,任凭日晒雨淋,成了僵尸车。
为什么会这样?市场真的饱和了吗?人们真的不需要单车了吗?
个人认为并非如此。
单车减少,电瓶车增多都是利益驱动,资本运作的结果。目的是以挣钱盈利为初衷,并不是为了方便群众。
电动车每使用一次,起步2元,超时续加费用。而单车一次使用费只有一元,买月卡季卡还有4-5折的优惠,算下来骑一次电动车等于4次单车费用,品牌商当然最会算账。
一窝蜂都去上电动车就不足为奇了,做生意逐利是本能。都只顾往前冲挣高利润了,这一部分单车市场就被放弃了。
对于路程近,想花费少又想骑车锻炼的人来说,真是多了很多不便。
有时候在想,那些僵尸车与其放坏,闲置还需要占地方保管,还不如打折卖给大家,也可以回笼一部分资金。
后来一想,还是自己太单纯,都把单车买回家了,谁还去骑电动车啊,都不骑了又怎么赚钱呢?
可怜我一早上提着东西,走了几条街才看见一辆单车。看来下回要学会面对现实,把骑车锻炼换成快走找车。能找到就骑,不能找到就走。
锻炼的目的是达到了,只可惜了我刚办的骑行卡。
真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