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晦云遮,夏末的凉风吹过这一片田野,我在这里生长了十几年,今夜是我见过最不一样的风景。那些人,那些事涌上心头,不禁感慨时光匆匆,岁月无情。
这个小村庄已经没有多少人住了,大人为着生计外出,小孩为着学业进城,老人为着后代奔波。只有我家,像是村里的守护者,寒来暑往,孩子们一年年地长大总会念着回家。这个观念来源于妈妈,妈妈总觉得家是天底下最舒服的地方,是她一辈子的归宿,她将热爱它一辈子。
对于我和正在上高中的弟弟妹妹而言,母亲是所有的向往,有妈的地方就有家!
母亲爱家的情感是浓烈的,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正如她对我们的爱。我听过很多妈妈赞誉我的母亲,听到很多孩子对我拥有这样一个妈妈的羡慕,我也深深地感恩自己这辈子遇见这么好的妈妈。
可是生活除了情感还有琐事,还有各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泯灭不掉的情绪,这一切成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电阻,让爱的传递变得忽暗忽明,虽然大家心知肚明爱的源头电压是稳定的,可世界上还有别人的眼睛,别人的嘴巴!
别人对我母亲的评价和“男人婆”相差无几,妈妈在我心里也确实很有威严,尤其是小时候。可我不知道这么厉害的妈妈怎么就变成了现在唯唯诺诺,小心翼翼。
作为老大,我必须更早地懂事独立、更少的任性和更含蓄、苦涩的爱,所以我在大人一句句的唠叨中学会做乖孩子,并打算一直做下去。在我父母白手起家的时候,小小地我洞悉生活日常,细心地处理着家务,好让一人在家带我们的妈妈在外工作能放心。那时候我总怕自己没做好会挨骂,从不敢撒娇和任性,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懂事、努力、节约。直到进入师范后,弟弟妹妹慢慢长大了,进入中学,我才发现原来他们的世界和我从来都不一样。
他们会吵着妈妈买吃的,会让妈妈每周一和周五接送,会备好牛奶面包做宵夜,可以不干家务,可以撒娇给妈妈起外号……这一切我没有享受过,我第一次明白母子关系可以这么轻松、融洽,成长的路并不辛苦。后来,我也慢慢融入她们,感受到来自母亲的爱护,不再只是必要时刻的关心和夸奖,那种亲密无间的幸福让人觉得有安全感和放松。
那时候,妈妈对我比较放心,但是仍旧拥有我们仨的绝对领导权,一直到弟弟妹妹青春期的到来。一切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代沟这个词尤其的明显和突出,不同观念下产生的处理方式总是让争吵诞生。一次次地交锋下来,明显是妈妈的魄力减少,弟弟妹妹得到自由。我一次又一次地和解,劝慰,最后发现没有用,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必须是用强烈的方式撞击来的,劝是兜不住的,因为两个太亲密的人无法避免,一定要有一方征服或者妥协。这样的相处模式就是两种情况要不就是相安无事要不就是两败俱伤,战线但是明明白白,一方是父母,一方是孩子。
可今日,我望着这片漆黑的天空,头脑着千思万绪地挣扎,最后只能感叹,雏鸟已壮,各自天涯。三个小孩都已经成了独立的个体,谁也说服不了谁,可母亲还是那个母亲,只不过在她培养出来在学业上还算优秀的有优越感的儿女面前,再也没有以前的威严,只剩下息事宁人的小心翼翼和委屈自责。
我不断地询问自己,父母这般辛苦地为儿女无私付出究竟是为何,我已不再是十八岁时的冲动,不会和父母固执着不愉快,可终究还是没能成长为能让父母欣慰的子女。
可世界就是如此奇怪呀,我只有一个父母,所以我全力希望他们平安健康便好,可父母有三个儿女,任何一个儿女的不孝和不幸都会让他减少幸福,我多么希望小时候一起牵手的三姐弟,长大后也可以一起牵手呢!也希望心底对父母那无尽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感受到,得以抚慰操劳一辈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