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有介绍过我们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他们的行动力由强到弱是这样排序的——情绪脑>本能脑>理智脑。
本能脑和情绪脑的行动力非常强,它们拥有八成的神经元细胞,同时距离心脏更近,有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优先获得供血,所以当有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都没办法思考,只能做出应激的反应。
正是因为本能脑和情绪脑的行动力强,并且耗能低,所以基本上只要我们睁开眼睛,他们就会一直运行着,仿佛我们置身于一股洪流之中,不断的把我们推着走,这股洪流就是本能脑和情绪脑。
本能脑和情绪脑的行动力如此之强,那么它们行动的方向是哪里就至关重要了。如果它们把我们推到深渊,那么我们就会很惨,而如果它们的方向是到达天堂,那么我们就会非常幸福。
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了解人类最需要什么。人类长时间的受到生存的威胁,一直缺少食物,每天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食物,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有很多贫困人口吃不饱。所以,本能脑和情绪脑被塑造成一切以生存为最高行动标准,甚至像运用理智脑这种高耗能的行为也会看成对生存有威胁的行为,尽量限制使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动脑、不想看书。而像吃东西、囤积东西、休息、放松等行为则是生存的有利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喜欢买买买囤积很多东西的原因了。这也正是人的基本默认状态,也就是人的天性。
有人可能会疑问,人类现在文明高度发达,不愁吃不愁穿的,不受生存的威胁了,本能脑和情绪脑还是这样行动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来看看本能脑和情绪脑形成的时间,本能脑出现的时间——大约3.6亿年前,情绪脑出现的时间——大约2亿年前。人类开始改造世界,自己生产食物,要从农业社会开始,不过那也是大约1万年前的事情了,相比较起来,根本就是很短的时间。所以,靠自然进化改造本能脑和情绪脑,那是远远达不到时间的。
可能又有人有疑惑了,既然说本能脑、情绪脑的行动力最强,而它们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生存,导致我们行为就是爱偷懒、喜欢吃、不爱思考。但是为什么有人喜欢看书、爱思考、能延时满足、做到断舍离等等呢?
为什么有些人会喜欢看书、运动、思考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非常喜欢做的这些事,有些人生病了还在看书,有些人膝盖都受伤了,还是停不下跑步,都是因为他们喜欢做,不喜欢他们是坚持不下来了。而为什么他们会喜欢做这些事呢,是如何感受到做这些事情的快乐的?有可能是运气,在他们刚开始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刚好选择对了书籍、刚好跑的特别舒服,让他们的情绪非常好,就不断的激励他们做下去。
斯坦福大学教授兼习惯专家福格(B.J.Fogg)最先提出庆祝的概念,道理非常简单:在成功完成一项健康的行为后就立刻给自己一个庆祝的方式,可以在头脑留下印记。渐渐地便会把习惯和正面情绪连结。
所以,一旦把要做的事情和快乐的情绪连结在一起,那么就可以改变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让原本不喜欢做的事情,变成喜欢做的事,从而打破天性,重新给大脑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