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虽然工作一如既往的忙,但还是挤出时间去听了心中最仰慕的语文大师余映潮老师的教育思想交流会,且幸运地观摩了余老亲自执教的两节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课。课的内容及教学过程我不再一一细述,只想表达听课时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每次听余映潮老师的课,最大的感觉就是朴实、真诚、精细、实用。余老师每次活动中执教的课都是普普通通的课文,但他总能抓到一些新的东西,安排一些新的学习方式,总能让学生在他的课上有明显的收获。而且,余老师对于同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教学设计,这点通过余老师给其他教师评课时的一些建议不难看出,他马上能说出四五种设计,每每令在座的听众惊叹不已。
这次我好像明白了一些:一节课,一定要有自己的重点目标,有自己的教学方式,只要你能用你的方式完成你的目标,这节课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因为目标倾向性不同,教学方式必定不能相同,既使是同一节课教学设计也就自然不同了。
(外一)记初中语文优质课教学观摩交流会上丁亚宏老师的点评
上周五,去洛阳二外参加了初中语文优质课教学观摩交流会。参与展示的几节课自不必说都很精彩,但最令人惊喜的是邀请的点评嘉宾竟然是河南省语文教研员丁亚宏老师。
丁老师对几节课的点评都简明扼要,主要从整体进行了分析和建议。前三节是文言文教学,两节《鱼我所欲也》一节《北冥有鱼》。对于这三节课丁老师这样说:文言文重点在读,读要分层次,读顺→读懂→读好,只要真正做到这三层就是达成了主体目标;在课堂上可适当穿插一些课外相关的文言句段,以丰富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积累;(可以参考以下图片)
课后的拓展环节可以没有,有时间继续读,真正读懂经典的魅力!
后两节是八年级《美丽的颜色》同课异构,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人物传纪,课型是自读课。
丁老师这样说:两节课按讲读课的标准都非常好,各具特色。但做为自读课,学生自主阅读的成分就太显不足了。且都忽视了课文的文体特征,传纪写作最大的特征是叙事+资料,场景的选取也是纪传体文章的特色。作为这种体裁的文本,尤其是不常遇到的体裁,(比如传纪、演说词、新闻等,手头没教材,想不起来太多了,肯定还有),最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文体特有的知识,就一定要教到,否则错过了这里,可能就真的缺失了孩子们在某一个知识模块的学习。还有,环节的设置不是最重要的,问题的设置最重要,而问题的设置是建立在自己对文本一字一句的研读之上,还要研读单元导读,看教师用书,然后才可以设计教学。
听完丁老师评课,想到了那句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有很多点丁老师不说,我连想都没想到,可见自己还是一个徘徊在语文教学之外的一个门外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