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将路灯浸染成朦胧的橘色时,我拖着像灌了铅的双腿站在跑道边。肩颈还残留着伏案整日的酸痛,太阳穴突突跳动,连呼吸都带着难以驱散的倦意。本想把跑步计划顺延到明天,可心底某个声音却执拗地催促:就今天,现在出发。
起跑的瞬间,疲惫像涨潮的海水迅速淹没全身。运动鞋与塑胶跑道的摩擦声沉闷无力,大腿肌肉在乳酸堆积中发出哀鸣。前两公里,我数着路灯杆机械地迈动步子,路灯的光晕在眼前重叠成模糊的光斑。汗水顺着发梢滚落,浸湿了衣领,呼吸愈发急促,每一步都像在对抗无形的阻力。
跑到三公里处,双腿几乎失去知觉,脚步开始凌乱。我忍不住慢下来,大口喘着粗气,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但转头望向跑道边摇曳的树影,晚风轻轻拂过发烫的脸颊,突然想起那些藏在心底的不甘与渴望——那些被忙碌生活暂时搁置的坚持,那些想要突破自我的冲动。
深吸一口气,我重新调整节奏,把注意力集中在平稳的呼吸上。四公里、五公里,身体渐渐进入一种奇妙的状态。疲惫依然存在,却不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汗水湿透了衣衫,心跳在胸腔里有力地撞击,每一次摆臂、每一次抬腿,都带着与疲惫对抗的畅快。
终于冲过六公里的“终点”,我弯着腰大口喘气,脸上却不自觉扬起笑意。暮色中的世界在汗水的折射下变得格外清晰,晚风送来青草的香气,疲惫似乎都被这场奔跑驱散。原来,在最想放弃的时候再坚持一步,收获的不仅是里程数的增加,更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一场战胜惰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