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别人觉得相处舒服是最基本的教养

        今天让女儿帮我递支笔过来,她欣然答应后快速找来一支笔递给我,我本来习惯性的看了一眼,下意识想避开有油墨的笔尖,免得弄脏手指,结果突然发现女儿是捏着笔尖,将笔杆这边递给我的,而且她做这些动作的时候都是一气呵成,毫不刻意,显然已经习惯成自然。

        我很欣慰。记得女儿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多次告诉她,帮别人递笔、递剪刀等物品时,记得把容易伤到人的一面避开,将好拿的一面递给别人,因为很多人这时都在专注眼前正在忙的事情,没有注意递过来的物品,直接将尖锐面递过去,对方有时都没注意看,直接随手抓握,容易受伤。 

        女儿当时小,有点似懂非懂,经常会忘,但是她还是会努力去做。今天,终于习惯成自然了。

        我一直觉得,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和微不足道的细节上更显宝贵。

        之前在飞机上,吃完飞机餐,我会把东西大概收好,基本做到不漏不洒就交给空姐,后来发现同伴认认真真将大小包装都依次装好才交出去,不仅不漏不洒,连粘了食品残渣的包装袋也不会外露弄脏手,我觉得应该向他学习。

        看得见的教养比较容易,因为要在意别人的评价、要注重自己的口碑、要摄于群体的魄力、而且马太效应很容易让我们从众,比如在图书馆也自觉安静、在课堂上也不会大声喧哗、在公交车上自觉地前门上后门下、乘地铁时也依序排队。

        难的是细微处看不见的教养。古人云:“君子慎独”,比如演出结束后鼓掌等演员谢幕再离开而不是主持人还没说完结束词起身就走、比如没有车辆经过的人行道红灯也耐心等待、比如下雨天上公共交通工具不要把滴水的雨伞直接放到身旁的空位上影响下一位乘客、比如给别人递物品时注意不让别人受伤。

        我自己也还有很多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从来不喜欢听“没事的,她还小嘛,长大了会知道改的”、“没事,这是在自己家里嘛,在公众场合她就不会这样做的”这种言论。我相信习惯成自然、我相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相信“三岁看大”。

        经常在公众场合,小孩疯跑打闹,影响到别人,但是身边的父母充耳不闻。还常听到有的人喜欢说“哎呀孩子小嘛,跟小孩计较什么。”其实每当这时我都想说,孩子是小,但父母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不教呢?

        对他人时时抱有保有尊重,尽量不给人添麻烦,多体谅别人,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让别人觉得相处舒服是最基本的教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