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就是成功,完全优于完美。”
如何长期坚持做一件事?
这似乎是很多人会有的困扰。
我想培养一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总是很容易被打断,然后就会失去动力,很难继续再做下去,究竟怎样才能长期坚持下去,把它变成自己的一个习惯呢?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坚持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完呢?
我们总是很容易把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当成目的的本身,并被这个假想出来的目的所束缚,从而忽略了真正的目的。
这种对于“坚持”的过度追捧和执著,本质上就是“自律”,是一种过时的,不科学的鸡汤。
为什么说它是一种鸡汤呢?
因为:许多书籍,媒体,总会给我们灌输一种这样的信息:
•自律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某某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足够自律,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事情A,事情B,事情C……;
•什么,你做不到?那就是你不够自律,先培养起自律的品质吧!
乍一看很合理,但它其实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
并不是因为我们自律,才能长期地做一件事情;而是因为我们长期做一件事情,我们才给它贴上一个标签,叫作“自律”。
换言之,自律从来不是一个原因,而是一种结果,一种状态,一种对这个结果的解释。
过度地追捧“自律”“坚持”,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我们会为了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以达到让自己感觉“我很自律”的幻觉,而过度关注那些根本不重要的参数,把它当作目的。
那么,当你因为任何原因,没有能够达到目标时,你就相当于什么呢?给自己造成了一个负面的反馈,把自己向着“我很失败”又推进了一步。
反之,即使你成功了,你也很难感到快乐或者成就感,因为在你看来,成功是正常的,不成功才是不正常的,你只是做到了一件正常的事情而已——那么,你就会缺少正向的反馈。
只有负反馈没有正反馈,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长久呢?
基于前面两点,我们就很容易进入自我否定的怪圈里面。
简而言之:过度地追捧“自律”“坚持”,是有害的,其坏处主要在于,当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自律”和“坚持”时,我们很容易跌入对自我的负面评价里面,变得越来越沮丧和无助。
自律和坚持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一个人并不是因为足够自律,才能坚持做某件事情,而是因为他坚持做了下来,在别人眼里才变得足够“自律”。
那么,这种使得一个人能够长期做一件事的动力和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很简单,是舒适感。
我们之所以能够持续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喜欢它,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正反馈,觉得非常舒服,没有负担,不需要额外去想着「我要坚持」「我要努力」 —— 只有这样的事情,才有可能长久。
如果这件事情同时还是有益的,对我们能够产生正向的效用,那就非常棒了。
所以,如何才能坚持养成一个习惯?最关键的诀窍,就是不要「坚持」,而是通过不断的微调、设计和尝试,找到一个既比过去好一点,又能令自己感到舒适的状态,就可以了。
不需要刻意去做的事情,才是真正被你所内化的事情。
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进行启动。
一方面,是对现在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审视和反思,问一问自己:
我对现在的状态是否100%满意?
如果不是的话,有哪些地方是我可能觉得不够满意的?
我是否会偶尔感到无聊和空虚?是什么使得我感到无聊和恐惧?
另一方面,是去认识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并且跟自己进行对比:
在他们的生活状态里,哪一些是我感到羡慕的?
我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我可以做些什么,使得自己离他们更近一些?
当你开始对当下的现状感到不满时,就是进行启动的时机。你要做的,就是设定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通过一点点不断的微调,找到一个让自己能够适应、能够感到舒服和自然的做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想多读点书,那么,通过对自己每一天生活方式的审视和分析,你发现:每天晚上洗完澡之后,你会躺在沙发上,刷一段时间的视频和新闻,是不是可以匀一点时间出来看看书?
那么,经过尝试,你发现:每天匀大概半小时出来就差不多了,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再多的话,就会感到烦躁、压力,需要控制自己才能让注意力集中。
那就先匀半小时出来,不需要给自己一下子设一个过高的目标,也不需要让自己追求「每天打卡」。先按照这个模式,试一段时间再说。
经过一段时间,你发现,好像还是没办法持续,一周里经常会漏掉三四天;那么再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你没办法持续?
是忘记了这回事?那就贴个便利贴提醒自己;
是半小时还是太多?那就再减一点,减到20分钟;
是读到的内容第二天就忘了?那就加一个环节,读10分钟,然后做做笔记,再复习上一天的笔记……
慢慢摸索、尝试,直到你发现:诶,我好像已经开始习惯这种模式了,每天到了点,不需要刻意去想就会自己拿起手头的书,随意看上那么几页了。
到了这一步,再考虑把强度提高一点点,试着把其他事务重新整理一下,匀出更多的时间……
以此类推,不断循环。让自己不断地、持续地进入一个「更好的舒适状态」里面,获取成长和进步。
一定不要把没有实现的东西,当成理所应当的东西。
所以,我会建议你如何做呢?不要把目光放在所谓的「坚持」「打卡」「记录」上,而是专注在自己的行动和反馈上面,专注去思考:
我今天做了什么?
我的感受怎么样?
我从中收获了什么?
让自己沉浸进去,专注地体会那种感受,体验你付出行动之后的反馈和收获,从中获得支撑和动力。
而不是看着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算计着「自己距离完成目标还有多远」 —— 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能够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不竭动力的,永远都不是悬在头上的恐惧,而是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成长永远不是一蹴而就,成长是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