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

  我们每个人都如同在黑夜的丛林中行走,头顶有繁星闪烁的夜空,脚下有未知的路途。这时你是选择驻足仰望星空,还是找到北极星,脚踏实地,走出丛林?

  高晓松曾言:“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是很多年轻人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片面地理解这句话,在最应该奋斗的年龄就去写诗就去远方。回来一看,房租到期,电话欠费,写诗没挣到钱,去远方的机票还是全价。因为头顶上的星星很美,所以只去们望,而不脚踏实地,最终的结果如何呢?在丛林最深处,在星空最美的地方,瘫倒在地。

  那我们该如何脚踏实地,才能不负头顶的那颗北极星,走出丛林呢?

  《孔子家语》中有言:“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百仞之山,重裁陟焉,何哉?陵迟故也。”意思是:三尺高的门槛,连空车都越不过去,是门槛太高的原因;百仞高的山,负重的车都能登上去,那是由于山是由低到高慢慢升上去的。在面对丛林中的未知的路途时也是一样的道理,朝着北极星的方向一路狂奔,而不考虑丛林中复杂的环境,难免会因体力不支而累倒在地,徒然地看着北极星闪烁。不要根据目标设计划,而要根据“实地”,因地制宜来设定计划。

  邓小平曾言:“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我们根据“实地”,设定朝着北极星行进的计划后,要开始“脚踏”,否则所有的一切都只限于空想。乡村邮差薛瓦勒想要用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宫殿,周围人都嘲讽质疑他时,他开始每天一边送信一边寻找石头,最终历时33年建造了属于自己的理想宫。我想,现如今人们再观赏这个城堡群时,也会为薛瓦勒的实子精神所折服。一堆石头,建造一个城堡群,谈何容易?可是他最终只是沉浸于自己对城堡群的想象中,继续送着信毫无行动吗?并不是,他脚踏实地,并最后建造了属于自己的理想宫。对于学习中的我们,要想获得人类的最高智慧,不应该马上开始行动吗?

    走在丛林里,周围有风声,树叶沙沙,蝉鸣阵阵,有一个身着披风的少年,朝着北极星的方向笃定前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