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广播里讲着一对夫妇费力的供独生女出国留学,末了女孩要嫁歪果仁,还要定居国外,这下老两口慌了。考虑到养老问题,他们极力的反对和阻挠,结果自然是徒劳。现在他们称最后悔的事,就是当初送闺女出国上学。
节目邀请三位评论员谈谈看法,他们一致认为父母应该顺应时代,不要干涉孩子的选择,养老不应该依靠子女。我听的实在是头大,评论员们刚阔论完,我就冲着广播喊了句:那是因为你们还没老,说话不腰疼!
乌鸦反哺,羔羊跪膝,禽兽尚且如此,何况我等人类乎!
1
养儿不易方知父母恩
我们从小不点长大,自然而然的享用着父母安排好的衣食住行,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某一天我们迎来了自己的下一代,满屋子的琐碎,从早到晚连轴转,忙不迭的招呼他吃喝拉撒。直到这时候,我们才会会感慨:当初爸妈咋把我带大的!
养个小人儿有多磨人,只有做了爹妈的人才有发言权。说什么感同身受,没有经历过,说的那都是想当然的认为而已。别再说“不就是带了个娃吗”,投入的那可都是沉没成本啊!
知道吗?我好怀念没娃时干净整洁的家居,翻翻书追追剧,做个美容练个瑜伽,养养花逛逛街,就这都觉得日子还是不慌不忙的。
现在家里是遭贼后的肇事现场;看书,他醒着你得读绘本,他睡了,你得去洗他的各种行头;追剧,担心他跟着看影响视力,干脆大家都别看;做美容,电话那头“妈妈,快回来”的召唤,我养了一个多小时的气定神闲瞬间暴走;练瑜伽,那得看娃娃放不放你走;养花,连根都揪出来了也是有的;逛街,到处都是震耳的嘈杂,还是去公园吧。
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一切为了娃,父母们在付出的时候,可曾得到过子女的救赎?没有,那在年老体衰,偶尔需要扶持的时候,为什么又要求放过子女呢?
2
家有一老是个宝
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和老人住在一个屋檐下,我还是很乐意和老人住在一起的。一套房子好几间屋子,多个人多些人气,多了些唠叨,也多了份牵挂,会把冷冰冰的水泥四方格子,渐渐的暖出家的味道。
变天了不用担心家里遭风吹雨淋,打个电话交代老人关好所有的窗子就好;繁琐的看不到头的家务,和老人各自分担着做,也不至于累的趴下;一直想在大花盆里种植各种绿菜,老人实现了,葱、韭菜和青菜,成长的过程也是一道风景,时不时吃到这样天然绿色的蔬菜很惬意。
上班族几乎常驻公司,老人便担起了邻里间走动的使命,邻居们有事互相帮衬着,日子过的不至于没有人情味;孩子的衣食住行你只需交代好,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和投入;最喜欢那饭桌上简单的饭菜,可口果腹还不伤我的胃,外面的饭菜实在是吃的我郁闷。
这么多生活的馈赠,为什么不乐意享用呢?
3
父母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
老人不在身边,时常一个电话一个视频,就能让他们喜笑颜开;逢年过节带着孩子陪他们聊聊天、吃吃家常饭,他们便莫大的满足了;他们来到你生活的地方,只需要你招待一下;外出办事或者看病时,只需要你陪同一下,仅此而已,更何况许多父母自己独自也能把事情办了。
和你一起生活的老人,饭桌上向你唠叨一下他的见闻;平时根据他的身体状况,我们给配些合适保健品,身体不适现在就医买药也很方便;周末假期去外面浪带上他们,旅途中有个伴也有份照应。
倒是我们自己时常需要父母的帮衬,购置大件需要他们金钱支持,大事小情需要他们帮忙参谋出主意。他们真的是“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还多”,关于人情世故,眼光还是很独到的。很多时候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和周围,真的就是天赐的珍宝,不晓得怎么会有人这么嫌弃他们呢?
4
也呼吁老人适当的服老
当然在父母这个群体中,也必然存在着不和谐。有的老人不许子女有半点不顺从;有的公婆就是看他们的儿媳不顺眼,百般挑剔;有的父母关于怎么喂养和教育孙子辈,和子女争得不可开交。
这时候父母们真的应该适当的服老。看看外面世界的变化,听听外面新的声音和观点,不要囿于自己已知的世界里,把珍贵的晚年时光都耗在没有结果的争执中。
5
说“养儿防老”思想要不得,我不敢苟同
午饭时看到喜欢的作家写到这件事,他认为父母不应该持有“养儿防老”的思想,我的留言是这样的:
父母老了,无人陪伴帮衬的时候,能够忍心吗?七老八十的,没有子女在身边很悲催的!是,有人给父母大量的金钱让他们活的滋润,可这新闻里的丫头之前都不怎么联系父母,以后会给予吗?父母要把抚育子女视作得到和幸福,那为什么子女把为父母养老就视作羁绊呢?子女可以有飞出去海阔天空的诉求,父母就不能有让子女陪伴的奢求吗?不敢苟同!
对,我不敢苟同!因为我看过太多年迈的老人,他们拿着高额的退休金,也依然是在子女的照顾下,才得以体面的走到人生尽头。我想我们谁也不想,也不愿自己在迟暮之年,因为子女远在天边,而过的狼狈不堪。
子女强大了,如果你不能安排好父母的老年生活,还是请不要飞那么远,这遗憾就如当初没有把你的孩子养在身边一样,每每思及都是遗憾。现在只要有学识有技能,哪里都可以生活,为何非要抛开父母呢?
6
结语 | 陪伴父母是最长情的报恩
我们成天里接受的教育都是要知恩图报。我们感恩国家的强大,感恩学校老师的教诲,感恩公司的培养,感恩亲朋好友的惦念,感恩伴侣的分担,感恩子女带来的天伦之乐,还有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了!
我们在心中也应该给父母留一个位置。父母的生育教养之恩每个人都有,报这恩用不了我们多少时间和精力,只是生活中偶尔的陪伴和照料。父母不计报酬的生养了我们,年迈时要求我们陪陪他们,分担一些他们养老中的事情,这不仅没有错,也是我们最长情的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