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三年有余,乌克兰人民在战火中挣扎求生,而总统泽连斯基的执政合法性正面临内外夹击。从当前的国际博弈与国内现实来看,乌克兰的未来或将走向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而泽连斯基本人的政治命运也可能迎来戏剧性转折。
乌克兰人民的困境:战争泥潭与经济主权危机
对普通乌克兰人而言,战争已从最初的“保家卫国”逐渐演变为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消耗。东部领土的持续争夺导致基础设施损毁、人口流失加剧,超过千万人流离失所。更严峻的是,乌克兰经济高度依赖外部援助,美国近期提出的“矿产协议”要求乌克兰让渡50%自然资源开发权,以换取安全保障,这被泽连斯基称为“几代人的代价”。尽管乌政府强调“不会签署损害主权的协议”,但美国以切断援助相威胁,迫使乌克兰在资源主权与生存需求间两难。若协议签署,乌克兰可能沦为资源殖民地;若拒绝,战争持续将加速民生崩溃。这种困境折射出弱国在强权博弈中的无力感。
国际博弈下的边缘化:乌克兰成为“谈判筹码”
美俄在沙特利雅得的会谈将乌克兰排除在外,标志着泽连斯基政府被彻底边缘化。俄罗斯提出停火条件包括割让四州领土、推翻现政府并建立亲俄政权,而美国则试图通过施压乌克兰选举实现“换人止损”。特朗普公开批评泽连斯基“导致冲突延长”,并暗示支持其下台,甚至与俄方同步呼吁乌克兰举行大选。这一背景下,乌克兰的和平进程已不再由其自身主导,反而成为美俄交易的筹码。若美俄达成妥协,乌克兰或被迫接受领土割让与非军事化条款,这将直接冲击民众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泽连斯基的末路:辞职换和平还是政治清算?
面对内外压力,泽连斯基近期多次释放“辞职”信号,但条件苛刻:或以实现和平为代价,或以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为前提。这一表态看似悲壮,实则是绝境中的政治赌博。一方面,他试图以“自我牺牲”姿态换取西方更多支持,推动北约加速接纳乌克兰;另一方面,若和平无望,辞职可转移国内矛盾,避免因战败遭清算。然而,美俄对其信任已濒临破裂——特朗普团队认为泽连斯基是“不可控因素”,而俄罗斯则视其为“必须推翻的障碍”。一旦选举启动,即便泽连斯基参选,其胜算也因战争疲劳与西方支持动摇而大幅降低。更残酷的是,若他下台,可能成为各方推卸战争责任的替罪羊。
未来走向:分裂、依附或重塑?
乌克兰的命运取决于三重变量:
1. 美俄博弈结果:若美国为集中资源对抗中国而选择对俄妥协,乌克兰或被迫接受“芬兰化”模式,即保持名义独立但放弃亲西方政策;
2. 欧盟的干预力度:尽管欧盟试图通过经济援助维持影响力,但其内部对俄立场分歧(如匈牙利反对制裁)削弱了整体行动力,乌克兰可能沦为欧洲安全架构的“缓冲带”;
3. 国内政治重组:若举行选举,前总理季莫申科等亲俄派可能上台,推动与俄和解,但此举将激化民族主义势力,加剧东西部分裂。
对乌克兰人民而言,最现实的出路或许是接受“不完全和平”——在领土让步与有限主权下结束战争,但这意味着国家尊严的永久创伤。而泽连斯基,无论是主动辞职还是被迫下野,其政治遗产都将与这场未竟的战争紧密绑定,成为乌克兰近代史中最具争议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