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窃取了我们的信任?

考研交流群里,一位妈妈的发问,让我有很多想法,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她问的问题是家里的小朋友5个月发现精索鞘膜积液,该怎么治疗。群里的同学问她大夫给的治疗方案是什么,这位妈妈说,大夫让手术,可是不想把孩子送上手术台。群里又问孩子现在多大了?妈妈回答说14个月了。群里有人说试试五苓散,还有人说我们是考研究生的,资历不够,不能给你什么建议,你还是去大医院问问吧。随后妈妈就退群了,接下来一句话我认为才是精辟:要是我的媳妇,把娃娃的病拖了9个月,我非揍她。

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位母亲,是否在为孩子计深远?范仲淹也说,不为良相,宁为良医。不能说每一个为医者都有范翁的高远志向,但至少,身着白大褂,举起右手,念那医学生誓词时的那份激动与感念,会留在每一个医生的心里。

常常安慰,总是帮助,有时治愈。这是古希腊传扬至今的医生准则。可今天,有人把医生神话了,有人把医生妖魔化了;有人认为我出了钱,就要治好我的病;有的人认为,医生都是贪钱的,不给红包,病一定治不好;看病时录音,每句医嘱都上网百度,包括这位我提到的妈妈,她遇到问题只是按照自己主观想法,甚至会去问一群蹩足医学生,而不是选择相信那位给出治疗方案的大夫。还有令人心惊肉跳的伤医案,医院本是洁白肃穆的,却变成了凶杀现场,血溅白衣。

这么多的不美好,是会冷了人的心的。每一位医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授予更多的则是如何保护自己。

是谁窃取了我们本该有的信任?是行业里的少之又少的败类,是有这发言权的媒体?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