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比较或许便是人的天性,这种倾向在父子之间尤甚。特别是每时逢乱世。公元1541年,在北信浓得胜而归的武田氏第18代当主武田信虎在去今川馆探望小外孙的归途被长子武田信玄派兵截断并流放,自此长年客居女婿今川义元处,为天下所笑。
与罗马人相似,源氏的重要传统之一便是——内战,甲斐武田氏虽世代居于闭塞贫瘠的群山中,却是正儿八经的源氏一族,如此一来他们自然也难摆脱这个魔咒似的传统。年轻的武田家第十三代当主武田信重在平叛战争中战死后,留下年近9岁的嫡子武田信昌,武田氏的实权一度被权臣迹部明海和迹部景家所把持。信昌忍辱负重终一朝反制权臣再兴武田氏。
人皆有偏爱,有少除权臣之智勇之武田信昌亦不例外。原本信昌已经按照武家传统将自己的长子武田信绳定为自己的继承人。但后来出于需要,信昌又迎娶了国内有力国人众小山田信长的长女为妻。尽管是政治上的联合,但信昌对小山田姬甚为喜爱,后来她为信昌生子油川信绳,信昌对幼子的喜爱更是无可复加,这种偏爱让信昌失去了原则与底线。在长子信绳并无任何过错的情况下,他却有意要废长立幼改立油川信惠为继承人。他为此公开写信给京都的幕府将军,希望后者批准。但幕府将军尽管已经不再强大却怎么说也是武家之长,而“废长立幼”实违武家礼法,因此足利将军断然拒绝。未曾想信昌不仅没有就此作罢反而耍起脾气似地与长子信绳分居转而搬到了幼子信惠的居城油川馆中。此举无异于公开向家臣们表态:自己支持幼子油川信惠继位,你们看着办!
相当一部分家臣也跟着站队了油川信惠一派,再加上信惠母族小山田氏的加盟,信惠一党已经强大为足以挑战正统继承者的一股势力。
两党相争起兵戈,明应元年(1492年),信绳派与信惠派在甲斐国内的市川河源大打出手。信惠的军队主要由上文中的力量组成,而信绳的军队则由那些恪守传统武门礼法的家臣组成,其中据说有一位荻原常陆介昌胜颇富谋略,他后来成为武田家重要的军师。
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内战焦灼之际,骏河今川氏的重臣北条早云(也有说他是作为关东的独立势力)于1495年趁火打劫向甲斐武田氏发动了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武田家两派暂时和解一致对外,据说武田信绳采用荻原昌胜的计策击败了北条早云。可能此战战果颇丰,武田信绳在此战后威望大增,暂时压制住了信惠一派,迫使后者至少在名义臣服。
但好景不长,武田信昌和武田信绳于公元1505年(永正二年)和1507年(永正四年)相继去世,武田信绳英年早逝时年36岁,当时他的嫡子武田信直年仅14岁。
油川信惠对信绳都不甚服气,更何况是对这个十来岁的小娃儿。他公然在自己的居城油川馆汇集兵力,并向各国人领主发出起兵邀请,很快便得到了其外公小山田信长和三弟岩手绳美以及上条、工藤、栗原等国内豪族众的积极响应……
一场灭顶之灾似乎即将降临在武田信直这个未经世事的少年身上,所幸其父的旧臣都颇为忠义,自觉地聚集在少主身边表示要生死相随,其中最有韬略的当属当年献策对抗北条早云的荻原昌胜。
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油川信惠并不着急进攻侄子武田信直,反而在自己的居城胜山城大摆宴席犒赏追随自己的家臣豪族。永正五年十月四日,正值日本的深秋之夜,觥筹交错后的秋风凉意怎能不叫人昏昏欲睡,参加宴席的众人大多已是酩酊大醉。然而猝然之间,寂静的夜色被一阵阵喊杀震天所打破,来犯者不知何时已摸上了城头并麻利地解决了东倒西歪七分睡意的卫兵,随后城门从内部被打开,一束束火把映射出的是和城内一样的武田菱军旗……
攻进来的武士逢人便砍很快便杀红了眼,城内霎时间便血流成河,连油川信惠阵营的重要人物如岩手绳美(油川信惠之弟)都很快稀里糊涂地死在乱军之中,清醒过来的信惠眼见大势已去,匆忙在亲卫家臣们的拼死掩护下逃入了本丸。但油川军败局已定,城内其他重要据点很快失守,本丸也被来犯者团团包围。
据说也算是久经战阵的油川信惠在天守阁往下似乎看到了什么可怖异常的东西后便丧失了战意,那大概是这样一副画面,在城下冲天的火光中,一个15、6岁少年穿着极不合身的大将铠甲,在一群如狼似虎满身血污的甲州武士们的簇拥下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那分明是一张仍带有稚气的脸却有着散发着仿佛来自地狱般可怕的气息……
就这样,在侄子武田信值的无情注视下 ,油川信惠在绝望中抽刀劈死了自己两个名为弥九郎和珍宝丸,接着便切腹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