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闲来无事总喜欢看一些老电影,几天前又把2006年炒的比较火的一部影片——《云水谣》翻来看了看。当年看的时候只是觉得情节凑合,陈坤,徐若瑄等的颜值还不错,可现在来看,看到的不是内容的好坏,而是影片背后的一点深意。有人评价这部片子爱情太浅白,角色的塑造太单一,淡化特殊时代的政治背景,其实我觉得在一部电影里看到自己不想看到的这是属于观影者心理预设的问题,不能全部怪电影。
影片是由上世纪40年代两个台湾年轻人的邂逅开始。年轻俊朗的青年陈秋水因做家庭教师而来到王家,并与王家千金王碧云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私订终身。但适逢台湾局势动荡,作为热血青年的陈秋水为躲避迫害从台湾辗转来到大陆,自此两个相爱的恋人被无情的现实分隔两岸,唯有坚守着“等待彼此”的誓言相互思念对方……导演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一幅很复古的画面,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从台湾到大陆,从大陆到台湾三代人为情为爱谱写着如歌如赋、如歌如泣、如歌如诉的故事。爱情,有时候就是这样的难以琢磨,一次交错,一个回眸,便决定了一生的维系。完美的爱情太难得,一见钟情,再见定情,终生不悔。和“爱有天意”相比,少了一些唯美,多了一些愁绪。但我却宁愿它是这样,再拍一个翻版又有什么意义?
人,漫漫长路,漫漫回忆,就是因为爱的期盼。隆隆的雪崩,巍巍的高山雪原掩埋了一个非常悲壮的爱情故事,在这里下,同时掩埋着另一个人对爱的执着与另一人对爱的奉献;同时,无论爱的结果如何,在这里就让爱的故事由欢欣、空幻、翘首以待到忠贞不渝的场景不断地莫测变幻。
有时候痴一点,没什么不好,因为真正能说的上是痴的人,太少。太多的不必要的考量加入爱情里面,把本来笔直的道路加上了重重关卡和转角,人们在里面迷路,抱怨,还没到尽头就已经退出,草草履行人类繁衍职责了事。人生过半时才恍然,我最初的爱去了哪里。不想责怪碧云痴,也不想责怪秋水背叛。人总有自己心理的一道准绳,到了这个界限,自己觉得够了就好。
金娣是个既让我羡慕又为她惋惜的女孩,羡慕的是她追寻爱情的勇气和毅力,我总是觉得女孩子主动的爱情不会有好的结果,最后终究是伤痕累累,但是金娣追到了,结婚了,虽然秋水爱的是碧云,但改名后的金娣,谁又能说他不是秋水的碧云呢?悲哀的,也许也恰恰是这点,那么多年的相处,每每秋水喊碧云的时候,金娣会不会想,他叫的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为什么相信缘分?因为它才可以解释,为什么爱我的我不爱,为什么我爱的不爱我,为什么相爱的要分开,为什么在一起的不相爱。
碧云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秋水说: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易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