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广东省辖地级市,是广东省副省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全市下辖9个行政区和1个新区,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27.96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67.38万人。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664.85亿元。
深圳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南部、珠江口东岸,介于东经113°43′—114°38′,北纬22°24′—22°52′之间。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并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府宝安县,深圳之名始见史籍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被誉为“中国硅谷”。2021年,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深圳排名第三。
还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一次在朋友家,她的姐姐利红,刚刚去了一趟深圳,也顺便去了香港,我听着她讲各种先进科技的见闻,讲隔着一座大桥的繁华的香港(那时还没有回归),看着她买的时髦的长百褶裙,羡慕着她的见多识广,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长大去深圳看一看的梦想。
神奇的是,真的来到深圳时,感觉梦里都曾经见过一般的亲切。处处是玻璃大厦,干净的街道、海滩、海岸线……
我们提前十多天订了酒店,买了火车票,准备趁着送女儿来一次全家出游。不料临行前几天,深圳开始有了疫情,大学城的南山区有高风险区,最后几天降成了低风险区,我们去单位和社区双报备,于19日中午举家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从郑州到深圳东站,18个半小时多,行程1800多公里。第一天到了酒店入住以后是下午四点多,没有疲惫感,急切地带着娃们去看海,选择了最近的南山区深圳湾公园,打车时候听司机说,因为疫情,深圳人口一年内从2500万锐减到了1600多万。听他讲孩子上学需要积分,有房子有户口的深圳人起步100多积分,他们外地人最多能积60多分,好学校好资源都是向本地人倾斜的。
路上看到有的车两个牌照,司机介绍说一个黄色是香港牌照,还有一个粤B的深圳牌照,这样的车可以香港深圳随便跑。
夜色中看了看深圳湾,顺着沿海公园有夜跑者、骑行者、情侣、合家出行者……海上巡逻队的人不时地告诫行人不要离礁石太近,海边探照灯也时刻在巡视着海上,这让我想起了香港电影里的偷渡者。
刚去深圳时候下过细雨,还比较凉爽。后来的几天,真正感受到了有漫长的6个月夏天,亚热带气候的深圳的“热情”。休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天气很好,吃过了以甜食居多的简单的粤式早餐后,我们就乘地铁出发去著名的大梅沙海滨公园了。
大梅沙海滨公园于1999年6月18日建成,位于广东省深圳特区的东部、风光旖旎的大鹏湾畔。这里三面环山,中间开阔平缓,一面临海,1200米的沙滩就镶嵌在这环海路上。大梅沙海滨公园作为广东省深圳市委、市政府在99年度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免费向公众开放。大梅沙海滨公园拥有独特的山海景观资源。
大梅沙海滨公园标志性建筑七个“鸟人“,寓意是深圳人就像插上双翼的大鹏,飞翔在祖国经济建设的最前沿。
深圳又一个地标级景点:在2022年开春正式对外开放的全国首批“元宇宙”技术在著名旅游景区的落地应用项目、深圳市唯一的高空海景观光塔,塔顶许愿墙、深圳首个虚拟现实沉浸式“海底世界”——大梅沙愿望塔。
可惜,一看需要步行爬一层层台阶上塔,在海里扑腾,浪了几个小时的两娃有些疲惫,错过了塔顶的风景。
四岁半的娃们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大海,在大海里“与浪共舞”,这次深刻的盛夏海边体验,应该日后不会见到个小水坑就喊“大海”了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