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4

你熵减了吗?


大家有了解过熵吗?我第一次都不认识这个字。

那大家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遇到什么事情,情绪也很down,就想自己待着,然后就越想越多,情绪内耗。

可能创业或者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不了,越来越焦虑,甚至可能因为情绪和焦虑,做出错误的决策

有没有人在一个行业做了超过10年甚至更久的?

然后就发现身边的朋友要么是同行竞争对手,要么是上下游的同行,大家的思维,想法,对商业路径,怎么赚钱的想法都一样。

然后如果你接受了什么新的思维,如果跨度特别大的话,身边就会有一大票人说,你是不是被骗了?

大家有这样的情况吗?

这些就是在释放“你在熵增了”的信号。

这也就今天这个主题的意义,对我和很多人而言一个重要的商业思维,就是如何对抗熵增。

薛定谔说过,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可见这个定律真的是太有分量啦~

那么,到底什么是熵增定律?它是怎么来的呢?

熵增的定义是: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即熵)会不断增大。

有三个关键词: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总混乱度(熵)。

首先来解释什么是熵。

熵,最早在186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用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

你可以理解为,系统中的无效能量。

比如你花了100 J的能量把物体从A地拿到B地,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能量并没有被100%的转化,而是有部分散失在了宇宙中。

这部分能量不可逆,无法被再利用,且永远在增加。

那熵增是什么?

就是这种熵在不断增加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没用的东西在变多。

就像生活中屋子不收拾越来越乱,东西吃太多越来越胖,恋爱不会谈越来越爱吵架;

对公司来说,发展越来越稳定后,员工越来越官僚化,组织越来越臃肿,创新思维越来越少;

这些所有的现象都能用一个定律来解释,那就是熵增定律。

有人说,熵增定律是最让人沮丧的定律。

因为它已经直指了一个结果,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变,直到宇宙的尽头,也就是热寂;

生命也会不断的运动直到消失,也就是死亡;

这个概念太抽象了,我们打个比方

如果说现代起源故事中有个关卡大boss,那无疑是熵了,

因为熵的存在使整个宇宙呈现出由秩序走向混沌的趋势。

如果我们把熵安插进我们的现代起源故事,

那熵绝对是一个放浪、阴险、无视别人痛苦的反派,也不和任何有交集的对象以礼相待。

那有什么办法吗?

从定义来说,熵增的条件有两个:封闭系统+无外力做功。

那具体怎么做呢?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整个生命发展就是负熵的历史。

我们最开始是从单细胞生物,外部环境的压力让我们选择了面对

又向更高级的多细胞进化,慢慢产生了感知能力,比如视觉、嗅觉、听觉等,

不断倒逼自己走上了智能进化之路,现在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那就知道了,其实在熵减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做到这几件事。

不断开放系统和接受外部做功。

回想我们在进化过程中,一样样的。熵增定律非常适用在个人身上。

我们生活里的方方面面都和这有关系

比如会遇到非常多琐碎的事情,一件又一件措手不及,好像总有踩不完的坑;

尤其当女生有了宝宝之后,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到了一定年龄后,身体机能慢慢退化,市场竞争力也在减少,这时候就会陷入自我的怀疑和迷茫中,开始浑浑噩噩;

还有女生比较容易有的情绪化,一旦有情绪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想干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商业世界中,投资人会对女性创业者特别谨慎;

陷入了熵增状态,被无数的混乱的事情牵着走,丧失了生活的掌控权。

如果我们不主动投入能量做熵减,就会陷入到恶性循环中。

那要怎么办呢?

主动做功。

要刻意去训练自己的基本功。每一天清楚自己要做哪些事情,投入多长时间,达到什么目标;

就像吃青蛙的目标管理讲到的,每天完成最重要的三件事;

当有其它事情来的时候,先放在备忘里待处理,永远记得最重要的事情,

不会东搞搞西搞搞时间就过去了。

同样探索自己也非常重要,除了在做事情上观察以外,借助外部做功,

比如有很多专业的测评或者专业人士能够提供帮助,先搞明白自己,懂得放大个人优势最大化。

也要求我们自己要开放系统,保持与外部的交流,

而且不能总陷入在一个固化的价值网络里,比如小时候,我们的价值网络更多取决于父母、朋友和同学;

后来慢慢参加工作,价值网络更多取决于同事,

社群在当中是个非常好的突破价值网络的工具,比如我们的新商业,就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女性创业者,

甚至是已经非常成功的女性企业家,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去新的环境(旅行),获取新的认知(读书),结交新的人(社交)。

那对于一家企业,怎么熵减呢?

任正非是非常看重企业熵减的。

他说:“我们一定要避免封闭系统。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体系,特别是硬件体系更要开放,不开放就是死亡。”

比如腐败的制度、无产出的员工、落后的信息等等;然后吸收新鲜血液,比如先进的理念、新的人才、前沿信息等等。

每年淘汰干部10%,员工淘汰5%。每年18万人会淘汰5千人到9千人来激活这个团队。

第二,远离平衡态。虽然说熵增是越来越混乱无序,但是这种结构却更稳定,这种稳定就是平衡态。

比如一个企业做大了,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种非常稳固的结构,这种结构很可能就是官僚结构。

企业想要推行新的理念,引进新的人才,吸收新的信息,都会非常困难。

那就要打破这些平衡态,让系统内部流动起来。

韩都衣舍就是这么玩的,他们采取小团队模式,每个团队2-3人,包括设计师、页面制作专员、货品管理专员。

大家都可以自由组队,通过分成、授权、竞争、淘汰等一系列机制,来完成充分的流动动作。

最后无能的员工(熵)被淘汰出局,剩下的精英继续流动、重组,变得更加强大。

第三点,非线性。就是每一个微小都可能导致一个巨大的突变。

就像我们自己在成长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我只要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好了”,说的就是这个非线性的状态,

因为成长是需要拉长时间维度、足够延迟满足,才能在某一个时间点发生跃迁,集中有个爆发,

接纳包容,每次小的努力和尝试,都有可能引发未来意想不到的超额惊喜。

理论是不是比较枯燥呀?好像很烧脑是不是

我举两个我自己的例子,跟大家讲讲我是怎么通过熵减,处理自己的情绪内耗,和完成商业构建的

我上一段恋爱,有段时间情绪很内耗,因为他比较忙,没什么时间陪我的时候,我会心情不好,感觉他不爱我了,

这个感觉很正常嘛对不对,你们大家有吗?

我还会不由自主的陷入到那个情绪里,然后脑子里就开始各种想法,好多好多内心戏哈哈哈

我后来知道了熵增的概念,等再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在熵增了

要开放系统,那就不能自己觉得心情不好就一个人呆在房间里

去参与生活里其他的版块,去见见朋友啊,或者把这个时间投入到事业里。

也去借助一些外部做功,比如去和一些专业心理师、情感咨询师聊聊,去真正正确认知这些东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