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非骂架,也许有的孩子会认为毫无逻辑无下线地口吐脏字,让对方无招架之力,就是吵架胜利。然而并不是这样,出这一题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心平气和的讲理。
举例:学生变吵架为骂架。如“你真不要脸”“你们都是强盗”……面对这样的现象,杨老师不停琢磨,脑海中逐渐呈现出清晰的讲理场景(几个具体案例)。
带着这样的思考,杨老师开始了这次作文课“拿证据来”。运用多个与学生生活实际高度联系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白写论说文需要“用证据说话”。
“议论,单单有诗为证,还不能算是很好的办法。我们为什么要把证据写出来呢?因为我们要人家相信我们的意见,希望人家赞成我们的道理。有证据,人家才相信;没有证据,人家不容易相信。这种证据,需要有力量,需要是所谓有力的证据。而诗歌这种东西,作证的力量比较薄弱。什么样的证据才有力量呢?需要用是是做证据,事实是可靠的,人家会觉得你的意见也可靠,是事实真的,人家会觉得你的道理也真。所以,我们不仅要有诗为证,还得‘有事为证’才行。”
让学生写“早起的好处”的“事实证据”,只有一个人知道的事实,就还不够。另找一个证据,找一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事,作证的力量会更大些。
论文是写给所有的陌生人看的,所以里边的事例应是公认的事实,像历史事实,记载在史书里,经过古今历史学家评定,人人都可以相信,把这种事实举出来作证,力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