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我第一次知道《红楼梦》,是在高中的一节语文课上。高三那年,老师每周专门抽出一节课,悠悠然给我们“唠”这本书。她说,高考语文是卡点得分,跟真正的语文还不完全一样。读《红楼梦》,得从梳理贾府那庞大繁杂的家族关系说起……如今许多情节我已模糊,但那位老师和她讲述时的从容神态,却如影随形,始终印在我心里。是她,为我的阅读视野推开了一扇可能性的窗。

      大一的那个寒假,我熬夜看完了当时能搜到的所有《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工作后买的第一本书,也是《红楼梦》。那时年纪轻、阅历浅,读得虽是一知半解,却从此与这部经典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回看自己的阅读历程,我愈发觉得:语文教师,既要以“有用”之书授人以应试之法,更要以“无用”之书启人以心灵之窗。这些“无用”之书,恰如一颗颗种子,你不知道它何时会落入土壤,更不知道它将在哪个孩子的心里悄然发芽。

      对我而言,《红楼梦》的阅读收获,首先体现在写作上。我惊叹于曹雪芹笔下人物描写的颗粒度之细——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无论代入哪个人物的内心,你都能理解她言行的合理性与不得已。整部小说如一棵大树,枝枝叶叶皆有脉络可循。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服饰,甚至私密空间中的个人癖好,不显山不露水地写透了人物的性格、价值观乃至命运。比如最终出家为尼的惜春、懦弱无奈的迎春;又如狠毒泼辣的凤姐、干练伶俐的小红、外冷内热的宝钗、敏感多思的黛玉、有主见的鸳鸯、好性子的尤二姐、刚烈决绝的尤三姐、欲洁何曾洁的妙玉……观人观己,在她们身上,我们照见的何尝不是自己某一刻的影子?

      正如许多“红迷”所说:“一入红楼终不醒。”《红楼梦》像一座百宝箱,也似一场大观园——其中有探不尽的宝藏、开不败的花儿。人生不同阶段走入其中,都会遇见不同的风景,收获不同的感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红楼梦》把各种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书中写了大大小小几百个人物,个个形神毕现。尤其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风等...
    李佳馨阅读 2,166评论 0 0
  • 记得小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应是我们每个人的必读之书,...
    瑾希_阅读 4,659评论 0 3
  • 我总是听见别人说, 《红楼梦》写的真好 ,他的语句 ,动作,神态描写都非常出色 ,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呀 ! ...
    6292d17ac7df阅读 643评论 0 0
  • 十八岁后,我不再想过生日;二十八岁后的日子一年如一天,在一天复一天中褪了容颜、消了芬芳,又恍惚突然就老了。光阴沉了...
    随风似水阅读 6,399评论 4 8
  •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溅泪,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浅吟半夏_53ae阅读 1,631评论 0 0